时间: 2025-04-26 22:0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8:33
游辋川至南山,寄谷口王十六
作者: 钱起 〔唐代〕
山色不厌远,我行随处深。
迹幽青萝径,思绝孤霞岑。
独鹤引过浦,鸣猿呼入林。
褰裳百泉里,一步一清心。
王子在何处,隔云鸡犬音。
折麻定延伫,乘月期招寻。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辋川至南山时的情景与心境。山的颜色远看并不厌倦,我在这深幽的地方漫步。小路幽静,被青藤环绕,心中思绪飘荡,远离了孤独的霞光。独鹤飞过水边,猿猴在林中鸣叫。轻轻地掀起衣裳,走进百泉之中,每一步都能清心寡欲。王子你在哪里?只隔着云朵能听到鸡犬的声音。折些麻草,定在这里稍作停留,乘着月光来寻找你。
钱起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仲明,出身于士族家庭。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风景、游览之乐,尤其擅长游记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此诗作于钱起游览辋川至南山时,寄托给友人王十六,展现了他在优美自然景色中的心灵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清丽的山水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开篇“山色不厌远,我行随处深”,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沉醉。接着,诗人描绘了幽静的小径与青藤,暗喻着他心中那份孤寂而又清净的思绪。这里不仅是自然的描绘,也是内心的写照。
“独鹤引过浦,鸣猿呼入林”,将自然的生动与宁静相结合,仿佛在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百泉之中“褰裳”,更是体现了诗人对纯净心灵的追求,象征着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王子在何处,隔云鸡犬音”,则突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身处自然之中,虽然环境清幽,但对友人的挂念依然清晰可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传达出一种宁静、清澈的心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中提到的“王子”指的是谁?
A. 钱起
B. 王十六
C. 独鹤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厌倦
B. 热爱
C. 无所谓
“褰裳百泉里”中的“褰裳”是什么意思?
A. 拖衣
B. 掀起衣裳
C. 磨衣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