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0:03
送王使君赴太原行营
作者: 钱起 〔唐代〕
太白明无象,皇威未戢戈。
诸侯持节钺,千里控山河。
汉驿双旌度,胡沙七骑过。
惊蓬连雁起,牧马入云多。
不卖卢龙塞,能消瀚海波。
须传出师颂,莫奏式微歌。
这首诗描绘了王使君赴太原行营的壮阔场景。诗的开头,太白星明亮而无形,皇权尚未收拢武器,显示出国家的动荡与不安。各个诸侯持节而来,远在千里之外,控制着山河的局势。汉代的驿站上,双旗迎风飘扬,胡人的沙尘和七骑马队飞驰而过,给人以紧迫感。惊飞的蓬草和雁群,似乎在为这行程而起舞,牧马的人也向云中奔去。诗人感慨,宁可不卖卢龙关,也要抵消大海的波涛,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渴望。最后,诗人希望能传颂出战胜的颂歌,而不是奏响衰微的悲歌。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主要活动于贞观、永徽年间,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贴近生活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人情,具有深厚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王使君赴太原行营之时,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的时期。诗人以壮丽的景象和深沉的情感,反映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王使君赴太原行营的紧迫感和庄重感。首句“太白明无象”通过描绘太白星的光辉暗示出皇权的无形威严,但随后的“皇威未戢戈”则表明国家尚未安定,暗含着对未来的忧虑。接下来的“诸侯持节钺,千里控山河”展现了各地诸侯的集结,暗喻着国家的分裂和动荡。诗中还提到的“胡沙七骑过”,则生动地描绘了外敌的威胁,给人以紧迫感。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惊蓬连雁起,牧马入云多”表现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蓬草和雁群的惊起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而感到不安,而“牧马入云多”则描绘出士兵们奔赴战场的壮观场景。最后两句“不卖卢龙塞,能消瀚海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的捍卫愿望,以及对未来胜利的期盼,强调了忠诚与担当。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排比等,使得诗的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情感深邃。比如“太白明无象”与“皇威未戢戈”形成对照,展现了光明与黑暗的冲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诗人通过对战争局势的描绘,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传达出保家卫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太白”指的是哪个天体?
A. 月亮
B. 星星
C. 太阳
D. 太白星
填空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和对未来的。
判断题: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渴望。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