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5:53
原文展示:
江湖尝佩左符归,一卧漳滨素愿违。
平日华旌过里巷,此时丹旐下岩扉。
群峰拱揖开新穴,万木森罗长旧围。
伫看于门驱驷马,想应丘陇亦光辉。
白话文翻译:
在江湖上曾佩戴着左符归来,现如今在漳滨一卧,素愿却违背。
平时华丽的旌旗曾在街巷中飘扬,此时却是在岩石门下的丹色旌旗。
群峰恭恭敬敬地环绕,开辟出新的山洞,万树丛林依旧环绕着旧时的围墙。
我伫立在门前,驱动四匹骏马,想必那丘陵也会闪耀光辉。
注释:
- 左符:古人用以表示身份或地位的符号,这里象征着某种权威或追求。
- 漳滨:指的是在漳河边上,可能是指诗人所处的地方或象征。
- 华旌:华丽的旌旗,通常用以表示荣耀或重要场合。
- 丹旐:红色的旌旗,象征吉祥、庆贺的场合。
- 群峰拱揖:形容众多山峰恭敬地围绕,表现出一种庄重的氛围。
- 新穴:指新开辟的山洞,象征新的机会或环境。
- 伫看:静静地站着观看。
- 丘陇:丘陵和山脊,象征自然的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长文,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人生感悟为主,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常以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创作背景:
《黄朝散挽诗 其二》创作于朱长文对某位故人的追思之时,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自然的感慨,体现了他对人生、命运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朱长文的《黄朝散挽诗 其二》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人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首句“江湖尝佩左符归”引入了人生的旅程,象征着一种归属与追寻。接下来的“素愿违”则突显了人生的无常与愿望的破灭,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诗中“平日华旌过里巷,此时丹旐下岩扉”对比鲜明,前者代表着荣华富贵的日常生活,而后者则是现实时空中的孤独与落寞。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群峰拱揖开新穴,万木森罗长旧围”描写了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轮回,群山的环绕和古木的围绕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诗的最后一句“想应丘陇亦光辉”则将视野扩展至更广阔的天地,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故人的追忆与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伤与对生命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湖尝佩左符归:在江湖上曾经佩戴过权威的符号,现在返回故里。
- 一卧漳滨素愿违:在漳河边静卧,然而心中的愿望却违背了。
- 平日华旌过里巷:平日里华丽的旌旗在街道上飘扬,象征着繁华。
- 此时丹旐下岩扉:而此时却是丹色旌旗在岩石门下,显得落寞。
- 群峰拱揖开新穴:群山环绕着,开辟出新的山洞,象征新的希望。
- 万木森罗长旧围:万树丛林依旧环绕着过去的旧围墙,表现着时间的延续。
- 伫看于门驱驷马:我静静地站在门前,驱动四匹骏马,象征着追寻。
- 想应丘陇亦光辉:想必那丘陵也会闪耀光辉,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华丽与落寞、过去与现在,增强情感的张力。
- 拟人:将群峰、万木拟人化,表现出自然的尊重与敬意。
- 象征:旌旗、山峰等意象象征着身份、希望与生命的轮回。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故人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体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湖:象征人生旅途的复杂与多变。
- 华旌:代表繁华与荣耀。
- 丹旐:象征吉祥与庆祝。
- 群峰:象征自然的伟大与时间的流逝。
- 万木森罗:象征生命的繁茂与历史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左符”象征什么?
- A. 权威与身份
- B. 友谊与爱情
- C. 财富与名声
-
“丹旐”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悲伤的情感
- B. 吉祥的祝福
- C. 战争的象征
-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人生的无常与追忆
- C. 爱情的苦涩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朱长文《黄朝散挽诗 其二》与李白《庐山谣》:
-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朱长文更注重人生的感悟,而李白则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豪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