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4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43:59
观月扬千寺门
作者:李弥逊 〔宋代〕
背山灵利两松间,
待月松前觌面山。
云去月低松影落,
倚天唯有碧回环。
全诗翻译:
在山的背后,灵秀的松树之间,
我在松树前静候明月,面对山峦。
云彩散去,月光低垂,松影随之落下,
仰望天空,唯有碧蓝的环绕。
本诗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月”和“松”作为自然元素,常常在古诗中用来象征高洁和清雅,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李弥逊的《观月扬千寺门》是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诗中通过描写松树与月光的相互映衬,传达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意境。首句“背山灵利两松间”,开篇即设定了优美的自然环境,松树耸立,给人一种生机与灵动的感觉。接着“待月松前觌面山”,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期待,似乎在等待与山的亲密接触,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云去月低松影落”,通过景物的变化,展现出时光的流逝与月光的柔和,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而最后一句“倚天唯有碧回环”,则将视野扩展至天空,给人以广阔无垠的感觉,象征着精神的升华与自由。
整首诗以松树和月亮为主线,构建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人的情感在优美的景色中得以升华,令人向往。诗中蕴藏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清雅脱俗的精神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思,反映了追求宁静与和谐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描写的主要自然元素是什么?
“倚天唯有碧回环”中的“碧”指的是什么?
诗中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