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步虚词 其七》

时间: 2025-07-30 00:56:08

诗句

宝箓修真范,丹诚奏上苍。

冰渊临兆庶,宵旰致平康。

万物消疵疠,三辰效吉祥。

步虚声已彻,更咏洞玄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0:56:08

原文展示:

步虚词 其七
宝箓修真范,丹诚奏上苍。
冰渊临兆庶,宵旰致平康。
万物消疵疠,三辰效吉祥。
步虚声已彻,更咏洞玄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修炼和追求真理的主题。诗人通过“宝箓”和“丹诚”来强调修炼的道理,渴望得到上天的认可和保佑。接着,诗中提到“冰渊”和“兆庶”,象征着清静与繁荣,表明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安定与富饶。最后,诗人希望万物都能消除疾病,三辰(日、月、星)能带来吉祥,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整首诗最后又回到“步虚”的境界,继续吟唱更高的道理。

注释:

  • 宝箓:道教中的法器,象征修道的工具,表明对真理的追求。
  • 丹诚:指真实的诚意,特别是在修道中所需的诚心。
  • 冰渊:象征清净的环境,暗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 兆庶:意味着众多的生灵,代表着繁荣的生机。
  • 宵旰:指夜以继日,形容辛勤努力。
  • 平康:表示安宁和健康的状态。
  • 疵疠:指疾病与缺陷。
  • 三辰:古代对日、月、星的称呼,象征自然的和谐与顺利。
  • 步虚:意味着迈入虚无的境界,心灵的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佶(1082年-1135年),字德明,号宣和,北宋时期的皇帝,亦是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在位期间,政治上面临着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但他个人的艺术成就颇为突出,尤其在诗词和绘画方面。赵佶的诗词风格多表达对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向往,有着浓厚的哲理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赵佶在位期间,正值北宋末年的动荡时期。诗中隐含了对世事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一种对和平与健康的向往,以及对修道文化的崇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道教文化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对修炼真理的渴望与追求。开头的“宝箓修真范”一语,既体现了道教修行的工具与规范,又隐含了对修行者的期许,展现了诗人心中理想的修真境界。接下来的“丹诚奏上苍”则进一步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表明诗人希望通过诚恳的态度来赢得天意的眷顾。

中间部分提到的“冰渊临兆庶”与“宵旰致平康”,则构建了一个和谐、安宁的理想社会图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最后的“万物消疵疠,三辰效吉祥”则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健康与幸福的期盼,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旨。整首诗在意象上采用了丰富的自然符号,构筑出一种超脱俗世的境界,令人向往,而“步虚声已彻,更咏洞玄章”则是诗人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对高深道理的再思考与再吟唱,展现了哲理的深邃与宽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宝箓修真范:指的是修道所需的法器,强调修道的重要性。
  2. 丹诚奏上苍:表达对上天的恳求,希望通过诚心能获得神灵的庇佑。
  3. 冰渊临兆庶:冰冷的深渊中孕育着生机,寓意通过清净的修行可以带来繁荣。
  4. 宵旰致平康:夜以继日的努力能够实现安宁与健康。
  5. 万物消疵疠:希望万物能消除一切疾病与缺陷。
  6. 三辰效吉祥:自然的和谐可以带来吉祥如意。
  7. 步虚声已彻:步入虚无的境界,声声入耳,心灵得到升华。
  8. 更咏洞玄章:继续吟唱高深的道理,反复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宵旰”与“平康”,“万物”与“吉祥”,使诗句更加工整。
  • 意象:通过“冰渊”、“三辰”等意象,营造了清净和谐的氛围。
  • 象征:宝箓、丹诚等象征道教修行的核心理念。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修道与追求真理展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健康幸福的祝愿,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箓:象征修道的工具,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冰渊:象征清净与深邃的境界,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三辰:象征宇宙的和谐美好,体现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宝箓修真范”中的“宝箓”指的是什么?

    • A. 道教的法器
    • B. 一种饮品
    • C. 人名
    • D. 地名
  2. “宵旰致平康”中“宵旰”的意思是?

    • A. 日夜
    • B. 晚上
    • C. 早上
    • D. 下午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
    • B. 修道与理想生活
    • C. 战争
    • D. 民生疾苦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强调豪放与人生的短暂,而赵佶的《步虚词 其七》则更倾向于修道与内心的追求,二者的风格迥异,但都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诗歌》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望江南 为汤靖作自鼋头渚望太湖便面 望江南 郊行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三 望江南 离思 望江南·甲辰游桂林八首。一九六四年 其四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一 望江南 其四 望江南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沐熏 刮刀 任贤受谏 西字头的字 水洗布 一字旁的字 藏锋敛锷 严如鈇钺 三点水的字 透背 笔下有铁 玉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龙威燕颔 不忙不暴 大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