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7:59
桂舟兰作枻,芬芳皆绝世。
只可弄潺湲,焉能济大川。
树悬凉夜月,风散碧潭烟。
未得同鱼子,菱歌共扣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湖面景象。诗人乘坐着用桂花和兰草制成的船桨,四周芬芳扑鼻,宛如人间绝世的芳香。这样的船只虽然轻巧,但只能在细水潺潺的小河里嬉戏,怎么能渡过波涛汹涌的大江呢?树影在凉爽的夜色中映衬着月光,微风将碧潭上的烟雾轻轻吹散。虽然未能与鱼群一同嬉戏,但在菱歌声中依然可以相伴共度时光。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君彦,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是中唐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受到后人赞誉。李德裕在官场上经历坎坷,但在文学上却取得了显著成就,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李德裕仕途不顺之际,他在诗中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繁华世界的超脱。诗中流露出一种对轻松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世俗纷扰的反思。
李德裕的《泛池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雅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恬静而美丽的湖面景象。全诗以“桂舟”和“兰作枻”开篇,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闲适生活的追求。诗中“只可弄潺湲,焉能济大川”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局限的认知与对壮阔人生的渴望,仿佛在说,虽然我无法成就伟业,但我依然可以享受眼前的美好。
诗中夜晚的宁静与凉意通过“树悬凉夜月”得以体现,诗人以月光照耀的景象反映出内心的平和。而“风散碧潭烟”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宁静的氛围,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欣赏。最后一句“未得同鱼子,菱歌共扣舷”则富有生活气息,描绘了与友共度时光的惬意,尽管未能与鱼群共享乐趣,却在悠扬的歌声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全诗通过描绘湖面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人生局限的感叹。李德裕以此诗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珍惜,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李德裕的《泛池舟》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只可弄潺湲”意味着什么?
诗中“菱歌共扣舷”讽刺了什么?
通过细致的分析与理解,读者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李德裕在《泛池舟》中所传达的情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