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8:5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8:51:25
挽史鲁公
李曾伯 〔宋代〕
经济由身致,安危主意深。
威名振华夏,岁月付山林。
世望一老在,天胡二竖侵。
盖棺公论定,不泯是人心。
这首诗表达了对史鲁公的追思与缅怀。诗的开头指出,经济的富足是由个人的努力所带来的,而安危则是需要深思熟虑。接着,鲁公的威名传遍华夏,岁月将他的事迹埋藏在山林之间。人们对他的期望仍然存在,但有些人却妄图侵犯他的声誉。最后,诗人认为鲁公的功绩在盖棺之后就会被公论所定,不会消失于人心之中。
作者介绍:李曾伯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作品中表现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时事的关心而著称。他的诗风格多样,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对史鲁公的怀念和追悼中创作的,鲁公是一位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角色,诗人借此表达对其一生的敬仰与对当下社会的忧虑。
《挽史鲁公》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悼亡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也包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通过“经济由身致,安危主意深”两句,强调了个人努力与思考的重要性,暗示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安危是紧密相连的。接着,诗人通过“威名振华夏”描绘出鲁公的伟大和影响力,突显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然而,诗中提到的“天胡二竖侵”则是对当今社会不良现象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鲁公声誉的忧虑。最后一句“盖棺公论定,不泯是人心”则传达了诗人对鲁公功绩不灭的坚定信念,强调了历史评价的重要性和人们对美好品德的追求。整首诗在情感的流露中融入了对社会的思考,既有对个体的悲悯,也有对历史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鲁公的悼念,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当今社会现象的反思,同时强调了真实的人心与历史评价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二竖”是指:
A. 好人
B. 壞人
C. 志同道合的人
D. 年轻人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A. 个人奋斗
B. 社会动态
C. 人物悼念与反思
D. 自然景色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的含义是:
A. 人心易变
B. 历史会遗忘
C. 人心永存于心
D. 功绩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