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8:25
原文展示:
竹间有数椽,读书乐未央。稻粱自为谋,风散鸿雁行。叔氏从我来,季子天一方。人生手足爱,念之搅中肠。谁不思息肩,我岂乐异乡。何时一青灯,夜雨同对床。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间有几间小屋,我在这里读书,乐趣无穷。自己为生计谋划,像风中的鸿雁各自飞散。叔叔跟着我来了,弟弟却在遥远的地方。人生中对兄弟的爱,让我心中纠结。谁不想放下重担,我难道喜欢在异乡吗?何时能有一盏青灯,在夜雨中与兄弟同床共枕。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热爱读书、重视家庭情感的文人。这首诗反映了他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王炎在异乡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诗中通过对读书乐趣的描述和对家人分散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诗中“竹间有数椽,读书乐未央”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读书环境,但随后“稻粱自为谋,风散鸿雁行”却透露出生活的艰辛和家人的分散。诗人通过对“叔氏从我来,季子天一方”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深切思念。最后,“何时一青灯,夜雨同对床”则寄托了诗人对归乡和家人团聚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家庭情感的重视和对归乡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归乡和家人团聚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竹间有数椽”描绘了什么环境? A. 热闹的市集 B. 宁静的读书环境 C. 繁忙的农田 D. 繁华的都市 答案:B
“风散鸿雁行”比喻了什么? A. 人们的团聚 B. 人们的分散 C. 人们的奋斗 D. 人们的欢乐 答案:B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谁的思念? A. 父母 B. 兄弟 C. 朋友 D. 妻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