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3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1:04
西京少年儿,生长豪贵族。
光浮两脸红,春留双鬓绿。
常骑大宛马,多佩于阗玉。
明珠博美姬,黄金酬丽曲。
朝从咸阳游,莫向长陵宿。
朱门人候归,夜夜然红烛。
西京的年轻子弟,出身于豪门贵族。
脸上光彩照人,春天的气息留在双鬓。
常常骑着大宛马,身佩于阗玉饰。
明珠之下有美丽的歌姬,黄金作为酬劳来欢唱美曲。
早晨我从咸阳出游,夜晚不愿在长陵宿歇。
朱门内的人在等候归来,夜夜点燃红烛。
周端臣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关注人情世故,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
《西京少年行》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阶层享乐与奢靡之风盛行的时期。诗中描绘的西京少年,正是这一时期的贵族青年,生活富裕,追求享受与繁华。
《西京少年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京年轻贵族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奢华与享乐的气息。诗中的“豪贵族”不仅是对其身份的描述,更是对其生活方式的反映。诗人通过“光浮两脸红,春留双鬓绿”这一句,传达出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仿佛他们的青春在阳光下闪耀,充满了生机。
“常骑大宛马,多佩于阗玉”的描写,进一步突显了他们的财富与地位。这些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一种视觉上的奢华,更传达出一种社会的等级分明,富裕的生活方式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描绘的“明珠博美姬,黄金酬丽曲”则反映了当时对美与享乐的追求。金钱与美丽的结合,折射出一种物质至上的生活观念,诗人在这里似乎在暗示这种生活方式的空虚与无奈。
最后一部分“朝从咸阳游,莫向长陵宿”则流露出一种对繁华与享乐的向往,同时又有一种不愿面对冷清与孤独的心理。长陵的冷寂与朱门的热闹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西京少年儿,生长豪贵族。
光浮两脸红,春留双鬓绿。
常骑大宛马,多佩于阗玉。
明珠博美姬,黄金酬丽曲。
朝从咸阳游,莫向长陵宿。
朱门人候归,夜夜然红烛。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京年轻贵族的生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享乐风气与奢靡生活,表现出一种对繁华与孤独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传达出对豪华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空虚的隐忧。
《西京少年行》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常骑大宛马”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
诗中“朱门人候归,夜夜然红烛”表达了什么情感?
《西京少年行》与《登高》在主题上均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前者侧重于享乐与奢华,后者则关注于人生的苦涩与孤独。两首诗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了人生的多样性,值得深入研究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