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毋忽诗》

时间: 2025-04-27 06:31:02

诗句

毋忽咫尺水,中恐有伏龙。

毋忽寻丈山,中恐有毒蟲。

是以古君子,不敢欺盲聋。

审密言语间,戒谨闇室中。

几微怠所防,敌国起奴重。

事固不可忽,理亦不可穷。

周室八百年,成于垂钓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1:02

原文展示:

毋忽咫尺水,中恐有伏龙。
毋忽寻丈山,中恐有毒蟲。
是以古君子,不敢欺盲聋。
审密言语间,戒谨闇室中。
几微怠所防,敌国起奴重。
事固不可忽,理亦不可穷。
周室八百年,成于垂钓翁。

白话文翻译:

不要忽视身边的小水流,可能会藏有伏藏的龙;
不要轻视高大的山脉,可能会潜藏有毒虫。
因此古代的君子,不敢去欺骗盲人和聋人。
在言语之间要谨慎细致,在黑暗的房间中要小心谨慎。
一旦微小的怠慢被疏忽,敌国就可能兴起重大的威胁。
事情本就不可轻视,理智也不可穷尽。
周朝的兴盛延续了八百年,正是源于那位垂钓的老人。

注释:

  • 毋忽:不要忽视。
  • 咫尺水:指近处的小水流。
  • 伏龙:潜藏的危险,象征着未被发现的威胁。
  • 丈山:指高大的山脉。
  • 毒虫:危险的生物,象征潜在的危害。
  • 古君子:古代贤明之士。
  • 盲聋:比喻无知或不能察觉。
  • 审密言语:对待言辞要谨慎小心。
  • 闇室:黑暗的房间,比喻隐秘的环境。
  • :松懈、懈怠。
  • 奴重:奴隶的重任,指外敌的威胁。
  • 理亦不可穷:道理也不能穷尽,意思是要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
  • 周室:指周朝,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朝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端臣,宋代诗人,生平不详,注重道德、理智和古典文化的传承。他的作品往往蕴含深厚的历史感和哲理性。

创作背景:

《毋忽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政治、伦理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古代君子的描绘,强调了对潜在危险的警惕和对道德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歌鉴赏:

《毋忽诗》是一首具有强烈警示性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全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隐喻出人世间的复杂与危险。首联以“咫尺水”与“伏龙”对比,生动地提醒人们身边的危险常常不被注意;接着“丈山”与“毒虫”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警示的意味,意味着即便是高大、坚固的存在,也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威胁。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古代君子的智慧,指出了道德与真理的重要性,强调了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警觉与谨慎的必要性。最后以“周室八百年”作为结尾,指出长期的稳定与繁荣来源于对细节的重视与对潜在威胁的防范。整首诗言简意赅,警言如铮,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毋忽咫尺水,中恐有伏龙:警示人们即使在看似平静的环境中,也要警惕潜在的危险。
  2. 毋忽寻丈山,中恐有毒虫:即使面对高大的事物,内里也可能藏有危险。
  3. 是以古君子,不敢欺盲聋:古代的智者明白,不应侮辱或轻视无知者。
  4. 审密言语间,戒谨闇室中:在言语上要严谨,在隐秘场合要格外小心。
  5. 几微怠所防,敌国起奴重:小的疏忽可能导致外敌的威胁。
  6. 事固不可忽,理亦不可穷:事情不能轻视,理智也不能局限。
  7. 周室八百年,成于垂钓翁:周朝的长久兴盛得益于贤者的智慧和耐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咫尺水”与“伏龙”,以及“丈山”与“毒虫”的对比,揭示潜在的危险。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相结合,使得诗句生动形象。
  • 反复:强调了小心谨慎的重要性,形成了诗歌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谨慎与警觉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在生活中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对潜在的危险保持高度的警惕。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智者品德和智慧的赞美,启示后人要尊重历史和道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流动与变化,暗示潜在的变故。
  • :传统文化中的象征,具有力量与危险的双重性。
  • :稳固与高耸,代表着看似不可动摇的事物。
  • :小而致命的存在,象征着微小却不可忽视的威胁。
  • 君子:智慧与道德的化身,代表着理性的思考与行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咫尺水”象征什么?

    • A. 安全
    • B. 潜在的危险
    • C. 自然的美
    • D. 生活的平淡
  2. 诗人提到的“盲聋”主要是指什么?

    • A. 无知和不能察觉
    • B. 身体缺陷
    • C. 社会底层
    • D. 年老体衰
  3. “几微怠所防”的意思是什么?

    • A. 忽视小事可能引发大问题
    • B. 勇于担当
    • C. 常常处于警觉
    • D. 不敢轻言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登高》相比,《毋忽诗》更注重对潜在危险的警示;而《静夜思》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两者都是在不同层面上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霖喜霁适睹庙堂酬唱相去数千里而阴晴同之 沁园春·送李御带珙 宿岳市 首夏而有秋意 水调歌头 其三 自和 沁园春(庚寅为亲庭寿) 水调歌头·骤雨送行色 立春日雪 夜坐用韵简刘朔斋洪云岩 过忠州访酆都观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选郎 衍雝 锦绣心肠 鬼字旁的字 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豪商巨贾 河出伏流 无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元耆 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毛发之功 私字儿的字 貝字旁的字 多行不义必自毙 窑姐 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公共租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