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壬戌五月与和叔同游齐安》

时间: 2025-05-07 09:53:05

诗句

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它日玉堂挥翰手,芳时同此赋林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3:05

原文展示

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它日玉堂挥翰手,芳时同此赋林垧。

白话文翻译

将桑树的绿叶缲成像白雪一样的细腻,割完了金黄的稻子,田野变得更加青翠。将来在玉堂中挥毫写字,像这样的美好时光,希望能与友人一起在林间赋诗。

注释

  • :缲(chāo)是指把纱线缲成细的意思,用于形容细腻的桑叶。
  • 白雪:形容白色的细腻、洁净。
  • 黄云:指稻谷成熟时的金黄色,突出丰收的景象。
  • 玉堂:指富贵人家的书房或厅堂,象征高雅的生活。
  • 芳时:指花香四溢的美好时光。
  • 林垧:指林间的田地,代表自然的优美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其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推行新法,致力于国家富强。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壬戌年五月,王安石与友人和叔同游齐安,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与丰收场景,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开头两句通过“缲成白雪桑重绿”和“割尽黄云稻正青”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丰收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王安石在诗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景色,给人以清新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则从田园风光转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在“玉堂挥翰手”的描写中,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文化修养,更是寄托了与友人共赏美好时光的愿望。这种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写法,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缲成白雪桑重绿:描绘桑树的绿叶细腻如白雪,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 割尽黄云稻正青:描绘秋天稻谷丰收的场景,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它日玉堂挥翰手:表达了对未来写作生活的向往。
    • 芳时同此赋林垧:希望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共同作诗。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桑叶比作白雪,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与美感。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体现了田园诗的传统。

意象分析

  • 白雪: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黄云: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玉堂:象征着高雅的文化生活。
  • 芳时: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缲成白雪桑重绿”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 A. 细腻的桑叶
    • B. 美丽的花朵
    • C. 高耸的山峰
  2. 诗中提到的“玉堂”象征什么?

    • A. 乡村
    • B. 高雅的文化生活
    • C. 富饶的田地
  3. 诗中所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忧伤
    • B. 愉悦与希望
    •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和王安石同为诗人,他们的作品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杜甫的《春望》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而王安石则更加关注个人的生活与友谊。

参考资料

  • 《王安石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为兴国周少隐题 对雪二首再用前韵 和刘春卿夏日闵旱次韵 盆池 和伯父仲球立春即事二首 其二 朝中措(董令升待制生日) 题苦竹寺海棠洞三首 题大善寺 次韵张文伯喜雨 和张文伯洞庭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牛字旁的字 敬授民时 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别的成语 津送 软斯金 侠介 师严道尊 寥豁 媟语 人来客往 采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正本清源 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几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