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2:32
愁云怒风相追逐,青山灭没沧江覆。
少留灯火就空床,更听波涛围野屋。
忆昨踏雪度长安,夜宿木瘤还苦寒。
谁云当春便妍暖,十日九八阴漫漫。
这首诗描绘了阴雨天气下的凄凉景象:愁苦的云和怒吼的风相互追逐,青山在阴云和波涛中隐没,灯火微弱只剩下空荡的床榻,耳边传来波涛拍击房屋的声音。回忆起昨天踏雪走过长安,夜宿木瘤之地还感到寒冷。谁说春天来临就一定温暖呢?十天之中有八天都是阴沉的天气。
“踏雪度长安”可以看作是对历史上长安的回忆,这里曾是繁华的都城,而今却在寒冷的冬日中显得孤寂。如果联系王安石的生平,可以理解为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独感与困惑。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的倡导者,致力于改革国家政治与经济。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气势磅礴的豪放,也有细腻深情的抒怀。
《阴漫漫行》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诗中反映出他对时局的忧虑、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在阴雨天气中对孤独与寒冷的深刻体验。
《阴漫漫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与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愁云怒风”描绘了一幅阴沉的天气图景,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紧接着“青山灭没沧江覆”则进一步加重了这种阴云笼罩、天地不明的情境。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心中涌起无尽的愁绪,灯光微弱,床榻空荡,仿佛孤独与无助的情感在此刻达到顶峰。
回忆“忆昨踏雪度长安”的描写,透出诗人对过往艰辛旅途的怀念,长安作为历史上辉煌的城市,此时却是寒冷孤寂的代名词,突显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结尾的“谁云当春便妍暖,十日九八阴漫漫”,则是对现实的无奈与质疑,春天的暖意似乎并不能抵御这阴沉的天气,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失望。
愁云怒风相追逐:
青山灭没沧江覆:
少留灯火就空床:
更听波涛围野屋:
忆昨踏雪度长安:
夜宿木瘤还苦寒:
谁云当春便妍暖:
十日九八阴漫漫:
整首诗通过对阴沉天气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孤独。王安石以自然为背景,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强调了在阴郁环境中人们对温暖与光明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青山灭没沧江覆”意指什么?
A. 青山消失在波涛中
B. 青山在阳光下显现
C. 青山高耸入云
D. 青山绽放春花
“忆昨踏雪度长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怀念繁华
B. 对旅行的享受
C. 对艰难旅途的回忆
D. 对长安的热爱
在王安石的《阴漫漫行》中,表现了阴沉天气下的孤独与失落,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侧重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虽各有千秋,但都反映出对人生的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