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渔父词十三首》

时间: 2025-07-28 14:50:13

诗句

白首渔郎不解愁,长歌箕踞亦风流。

江上事,寄蜉蝣。

灵均那更恨悠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4:50:13

原文展示:

白首渔郎不解愁,长歌箕踞亦风流。
江上事,寄蜉蝣。灵均那更恨悠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白发渔夫,他无忧无虑,不懂得忧愁,纵情高歌,姿态洒脱。江上的事情就像那蜉蝣般短暂,灵均(指屈原)又怎么能忍受这种无尽的忧愁呢?

注释:

  • 白首:白头,形容年老。
  • 渔郎:指渔夫。
  • 不解愁:不懂得忧愁。
  • 长歌:高声唱歌。
  • 箕踞:用箕形坐姿,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
  • 风流:洒脱,潇洒。
  • 蜉蝣:一种短命的小昆虫,常用来比喻短暂的生命。
  • 灵均:这是屈原的别名,他的忧愁与渔夫形成鲜明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蒲寿宬(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著称,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来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渔夫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对世事无常的理解与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渔父词十三首》中的这首诗通过渔夫的形象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悟。诗中渔夫的悠然自得与屈原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通过“白首渔郎不解愁”一句,诗人揭示了渔夫对世俗烦恼的无知和无畏,仿佛他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生存的真谛。长歌箕踞,既是渔夫的悠然自得,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淡泊与从容。

而“江上事,寄蜉蝣”则通过蜉蝣的短暂生命,突显了世事的无常与短暂。与渔夫的洒脱相比,屈原的“灵均那更恨悠悠”则流露出一种更深沉的无奈与忧伤。诗人在此刻巧妙地引入了历史人物,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不仅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感悟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首渔郎不解愁:年老的渔夫不懂得什么是忧愁,表现了他的无忧无虑。
  2. 长歌箕踞亦风流:渔夫高歌而坐,姿态潇洒,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满足与洒脱。
  3. 江上事,寄蜉蝣:江上的事情如蜉蝣般短暂,暗示世事无常。
  4. 灵均那更恨悠悠:屈原的忧愁更加深沉,反映出他对生命无常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上的事情比作蜉蝣,强调生命的短暂。
  • 对仗:如“白首”和“长歌”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蜉蝣拟人化,强调其短暂与脆弱。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时间和命运的思考,表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渔夫的洒脱与屈原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渔郎:象征着自由与洒脱的生活。
  2. 蜉蝣:代表短暂与无常,暗示生命的脆弱。
  3. 灵均:象征着深沉的忧伤与哲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首渔郎指的是: A. 年轻的渔夫
    B. 年老的渔夫
    C. 忧愁的诗人
    D. 快乐的孩子

  2. “长歌箕踞”中的“箕踞”形容的是: A. 坐姿
    B. 站姿
    C. 行走
    D. 跳舞

  3. 诗中提到的灵均指的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屈原
    D. 白居易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但更强调豪情与壮志,而蒲寿宬的诗则更偏向于对生活的淡泊与自然的恬淡。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 渡江 减字木兰花(和赵文仪)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 清平乐 其五 示知命 从王都尉觅千叶梅云已落尽戏作嘲吹笛侍儿 次韵寄滑州舅州 题般若会疏颂 拟君子法天运 谪居黔南十首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功亏一篑 衣字旁的字 入乡问俗 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沿的成语 幺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地坐 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山中宰相 膏肓之疾 咀片 野萯 弦无虚发 众口交詈 方士 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