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渔父 赞船子和尚二首》

时间: 2025-07-28 10:12:12

诗句

此物由来不可名。

丝纶收去水波平。

长抱膝,可怜生。

谁共蓑衣卧月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12:12

诗词名称: 渔父 赞船子和尚二首

作者: 张雨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此物由来不可名。
丝纶收去水波平。
长抱膝,可怜生。
谁共蓑衣卧月明。

白话文翻译:

这物件从来都无法用言语形容。
收起钓竿,水面便恢复平静。
我长时间抱着膝盖,似乎对生命感到怜惜。
谁能与我一同披着蓑衣,在月光下安卧?

注释:

  • 此物: 指渔具或钓鱼的活动,强调其神秘性。
  • 丝纶: 指钓鱼用的丝线,象征渔夫的工具。
  • 水波平: 收起钓竿后,水面恢复宁静,暗示宁静的心境。
  • 长抱膝: 表达一种沉思的姿态,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
  • 蓑衣: 渔夫的衣物,象征渔夫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雨,元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渔父》作于元代,时代背景是元朝的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张雨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渔夫生活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渔夫的生活为主题,展现了渔夫的宁静与淡泊。全诗通过对渔具的描写,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亲近。诗中“此物由来不可名”一句,既表现了渔具的日常性,又隐含了对生活本质的追问,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接下来的“丝纶收去水波平”,不仅描绘了渔夫收竿后的宁静,更象征着内心的平和。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同伴的渴望,渴望在宁静的夜晚与友人共同分享这份安详与恬淡。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表达了对渔夫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深思,是一首既有情感又富有哲理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物由来不可名: 诗人开篇便设下悬念,渔具的神秘性引人深思。
  2. 丝纶收去水波平: 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渔夫的生活状态。
  3. 长抱膝,可怜生: 抱膝的姿态,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对生命的感悟。
  4. 谁共蓑衣卧月明: 最后表达对友伴的渴望,渴望在宁静中共享这一刻。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的“此物”隐喻渔夫的生活方式及其对自然的理解。
  • 拟人: 水波的平静表现了内心的安宁。
  • 对仗: 诗句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渔夫生活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丝纶: 象征渔夫的生活,代表着自然与劳动的结合。
  • 水波: 代表宁静与内心的和谐。
  • 蓑衣: 代表渔夫生活的简朴与接近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物由来不可名"中的“此物”指代什么? A. 渔夫
    B. 渔具
    C. 河流
    D. 夜空

  2. 诗中提到的“丝纶”是什么? A. 渔夫的帽子
    B. 钓鱼的丝线
    C. 渔船
    D. 鱼网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渴望
    C. 怒恨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渔父》 vs. 李白《早发白帝城》: 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但《渔父》更侧重于渔夫的生活哲学,而李白的作品则强调人生的短暂与追求自由的精神。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相关查询

满庭芳 满庭芳 满庭芳 其三 春日园亭赏花 满庭芳 其二 游娄东张氏园 满庭芳 春夜不寐 满庭芳·十二香皮 满庭芳 汴中寒食 满庭芳·今日荣华 满庭芳 京华逢旧 满庭芳 题黄楚桥先生古春园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诚开头的成语 吠非其主 触目骇心 大衍之数 横弧 远忽 包含蹊的成语 包含系的词语有哪些 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低声哑气 鹿字旁的字 莺弄 食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清允 里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尔雅温文 千条万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