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渔父叹》

时间: 2025-05-11 16:32:15

诗句

直钩钓鳌良可叹,片网图龙真绝痴。

往来江上人无限,鼓掌笑君君不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6:32:15

原文展示:

《渔父叹》

直钩钓鳌良可叹,
片网图龙真绝痴。
往来江上人无限,
鼓掌笑君君不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句“直钩钓鳌”让人感慨,
用片网捕龙,实在是太痴迷了。
往来江面上行人无数,
他们拍手笑你,你却全然不知。

注释:

字词注释:

  1. 直钩:一种钓鱼的方法,指用直钩钓鱼。
  2. :传说中的大海怪,象征巨大的力量。
  3. 片网:指一种渔网,形状扁平,适合捕捞。
  4. 图龙:意为企图捕捉龙,形容人追求极大的目标。
  5. 往来江上人无限:形容江上的行人很多,热闹非凡。
  6. 鼓掌笑君君不知:指人们在一旁拍手大笑,而你却毫不知情。

典故解析:
“钓鳌”和“图龙”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比喻,象征追求不切实际的梦想。鳌和龙在中国文化中都代表着力量和尊贵,钓取它们的行为寓意着人们对权力与成就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耶律铸,元代诗人,生于金朝末年,后归属元朝,因其文采斐然而受到重视。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渔父叹》写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渔父的形象,表达对世俗人们追求名利的讽刺,揭示了人们在追逐目标时的盲目与痴迷。

诗歌鉴赏:

《渔父叹》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心的观察与思考。诗中“直钩钓鳌”与“片网图龙”的比较,表面上看似在描写渔夫的技艺,实则深藏着对人们追求不切实际目标的讽刺。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渔夫的痴迷与无知,表现出一种对世俗浮华的反思。

往来江上的人“无限”,说明了社会的热闹与喧嚣,但这些人却在嘲笑渔父的痴情,揭示了人们一方面在追逐世俗目标,另一方面又对这些目标的不可得和盲目性进行嘲讽。整首诗借助渔夫这一形象,表现了作者对追梦者的同情与无奈,同时也反映出对真实与虚幻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直钩钓鳌良可叹:直钩钓鱼的方式与钓鳌的目标形成鲜明对比,寓意追求理想与实际能力的差距。
  • 片网图龙真绝痴:用片网捕捉龙,这种想法显得极为不切实际,强调了人们的痴迷。
  • 往来江上人无限:描绘了江面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象征着社会的繁华与世俗的追求。
  • 鼓掌笑君君不知:人们在一旁嘲笑渔夫,暗示着社会对追梦者的冷嘲热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直钩”和“片网”的对比,突出渔夫的痴迷。
  • 比喻:将追梦与捕鱼相类比,揭示出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冲突。
  • 夸张:形容“往来江上人无限”,增强了场面的热闹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们追求名利、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反思,表现了对人性盲目与痴迷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渔夫:象征追求理想的人。
  2. 江水:代表流动的时间与人生旅程。
  3. 钩、网、鳌、龙:分别象征不同的追求目标与手段,暗示着不切实际的追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钓鳌”象征什么?
    A. 追求权力
    B. 追求财富
    C. 追求理想

  2. 诗人通过“往来江上人无限”想表达什么?
    A. 人生的孤独
    B. 社会的繁华
    C. 自然的美丽

  3. 诗中“鼓掌笑君君不知”反映了什么?
    A. 人们的无知
    B. 人们的嘲笑
    C. 人们的同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对比耶律铸的《渔父叹》和李白的《庐山谣》,二者均通过自然景观反映人心,但耶律铸更侧重于对世俗追求的讽刺,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洒脱与对自然的向往。两者在表现方式上截然不同,体现了各自的风格特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耶律铸研究》

相关查询

踏莎行 踏莎行 其二 踏莎行 题自画荷花 踏莎行 踏莎行 采莲曲 踏莎行 踏莎行 其一 句曲 踏莎行·庚寅,一九五○年 踏莎行 题谭篆卿填词图 踏莎行 其一 感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超胜 包含疲的成语 骚人雅士 广字头的字 拨弓 一鼓作气 改张易调 黍字旁的字 侥觊 肀字旁的字 差异法 父字头的字 自有公论 包含薤的词语有哪些 悬车告老 英雄本色 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