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3:5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3:55:44
霁江浮春新水肥,粼粼鸭绿东风微。
波心上下舴艋滑,钓车香饵卷落晖。
纤鳞噞喁锦穿柳,半留卖钱半换酒。
烂醉茅檐红杏家,折花簪发把两手。
沙岸寻芳青骢嘶,弹丝吹竹挟蛾眉。
笑指渔父何寂寞,渔父掉头我自乐。
江水清澈,春天的水滋润丰盈,波光粼粼的鸭子在微风中嬉戏。
船只在波心上轻轻滑动,钓鱼的车上香饵随波光荡漾。
细小的鱼鳞在柳树间闪烁,半是留给买卖的钱,半是用来换酒。
我在茅檐下醉酒,红杏花前,折花簪在发上。
沙岸上寻芳,青骢马嘶鸣,拨动丝弦吹竹,伴着美人的眉眼。
我笑指渔父何其寂寞,渔父却回头,我自乐其中。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渔父这一形象,隐喻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赵汝燧,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水乡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陶醉与对生活的享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首《渔父四时曲 春》描绘了春天的江南水乡,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情态。开篇即以“霁江浮春新水肥”引入,展现出春水的丰盈与生机。随着诗句的推进,鸭子嬉戏、船只轻滑,渔父与酒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春日渔村的生动画面。
诗中反复出现的“我自乐”强调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渔父孤独的反思,形成了一个对比,表现了对自由与内心宁静的追求。而“笑指渔父何寂寞”一语,虽是调侃,却也流露出诗人对渔父生活的理解与认同。
整首诗浑然天成,词句流畅,情景交融,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洞察与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水乡景色,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自得其乐的内心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诗词测试:
诗中“霁江”指的是:
“纤鳞噞喁锦穿柳”中的“锦”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