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1:4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1:42:06
赠从弟冽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楚地的人不识凤凰,却以高价来求山鸡。
献上的主人曾经说这就是凤凰,如今我才明白这是迷惑。
我独自居住在漆园的北面,久别于咸阳的西面。
风把落日吹走,季节更替,黄莺啼鸣。
桃李还未开放,幽静的关口怎会有小路?
遇见你时花开正艳,仿佛能和青云并肩。
此时桑叶已经绿了,春蚕在内闺开始吐丝。
日出时布谷鸟鸣叫,田家的人们正忙着耕作。
可我只有不足一尺的土地,东边的田地谁来和我一起耕作?
傅说曾降下甘霖,公输则造云梯。
羌戎的事还未平息,君子对此感到悲伤。
报效国家有长远的计划,成功却羞于执掌权柄。
无奈不能拜见明君,拄杖回到蓬藜之地。
来年你来探访我,知道我在磻溪。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豪放不羁和浪漫主义风格著称。他的诗歌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情感和精湛的技巧著称,常表达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白晚年,表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诗中提到的从弟冽,可能是李白在异乡游历时的一个亲戚,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赠从弟冽》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李白在诗中通过对比和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思考。开头两句以“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引入,既表现了人们对珍贵事物的无知,也隐含了对名利的讽刺。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自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他在繁华与宁静之间的选择与思索。
李白在“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中,透露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后面的“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在展现个人情感的同时,诗人也对社会现状进行了反思,尤其是“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的句子,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李白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深厚修养与敏锐观察力。
逐句解析: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表达楚国人对珍贵事物的无知与对平凡事物的追求,隐喻对世俗的迷惑。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提及对曾被误导的反思,强调了时光流逝带来的觉悟。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描述诗人身处偏远之地的孤独与久别故乡的思念。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更替。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表达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人生道路的思索。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形容与朋友相遇时的欣喜,仿佛与理想并肩而行。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描述春天的到来和生活的生机,暗示着希望。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通过田园景象描绘农民的忙碌生活,表现对劳动的尊重。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反映诗人对自己无权无势的无奈与孤独。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讲述历史人物的成就,体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理想的无奈。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强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成功却不愿屈身于权贵。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表现对无法见到明君的遗憾,最终选择归隐。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以未来重逢的希望结束,表达出对隐居生活的接受与向往。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李白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名利与权势的看淡,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哲学意义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凤”象征什么?
李白在诗中对理想生活的态度是:
诗中“自居漆园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李白的《赠从弟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