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瑞相寺》

时间: 2025-04-26 14:20:37

诗句

路入禅关僻,僧迎取衲披。

自怜重到此,还忆旧游时。

泉石清虚境,松筠古老姿。

问师从此别,鹤驾几回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0:37

原文展示:

题瑞相寺 李山甫 〔唐代〕

路入禅关僻,僧迎取衲披。 自怜重到此,还忆旧游时。 泉石清虚境,松筠古老姿。 问师从此别,鹤驾几回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走进僻静的禅寺,僧人迎接并披上僧袍。我自怜再次来到这里,回忆起旧时的游历。泉水和石头构成清虚的境界,松树和竹子展现出古老的姿态。问师父从此分别后,仙鹤的飞行几次能知晓。

注释:

字词注释:

  • 禅关:指禅寺的入口。
  • 衲披:僧袍。
  • 清虚境:清净虚无的境界。
  • 松筠:松树和竹子,常用来象征坚韧和长寿。
  • 鹤驾:指仙鹤,象征长寿和超脱。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鹤驾”常与道教的仙鹤形象相关,象征着超脱和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山甫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自然景色和禅意为主。此诗可能是在他重游某禅寺时所作,表达了对旧游的回忆和对禅境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重游某禅寺时所作,表达了对旧游的回忆和对禅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禅寺的静谧和自然景物的古老,表达了诗人对禅境的向往和对旧游的回忆。诗中“泉石清虚境,松筠古老姿”一句,以泉石和松筠为意象,构建了一个清净虚无的境界,体现了禅宗追求的内心宁静和超脱。结尾的“问师从此别,鹤驾几回知”则带有淡淡的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增添了诗歌的哲理性和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路入禅关僻”,描绘了禅寺的僻静,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 次句“僧迎取衲披”,通过僧人的迎接动作,增强了禅寺的宁静氛围。
  • 第三句“自怜重到此”,表达了诗人对重游此地的感慨。
  • 第四句“还忆旧游时”,进一步强化了对旧游的回忆。
  • 第五句“泉石清虚境”,以泉石为意象,构建了一个清净虚无的境界。
  • 第六句“松筠古老姿”,通过松筠的古老姿态,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
  • 第七句“问师从此别”,表达了离别之情。
  • 第八句“鹤驾几回知”,以鹤驾为象征,增添了诗歌的哲理性和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泉石清虚境”中的“清虚境”比喻了禅境的清净。
  • 拟人:“松筠古老姿”中的“古老姿”赋予了松筠以人的姿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泉石”对“松筠”,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禅境的向往和对旧游的回忆,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和超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石:象征清净和虚无。
  • 松筠:象征坚韧和长寿。
  • 鹤驾:象征长寿和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泉石清虚境”中的“清虚境”比喻了什么? A. 禅境的清净 B. 自然的美丽 C. 历史的古老 D. 人生的无常

  2. 诗中“松筠古老姿”中的“古老姿”赋予了什么以人的姿态? A. 松树 B. 竹子 C. 松筠 D. 泉石

  3. 诗中“鹤驾几回知”中的“鹤驾”象征了什么? A. 长寿 B. 超脱 C. 离别 D. 重逢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禅寺的静谧和自然景物的古老。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李山甫的《题瑞相寺》都描绘了禅寺的静谧,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山甫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山庆云桥 其二 贺新郎(题传岩叟悠然阁) 感怀示儿辈 和杨民瞻韵 江山庆云桥 声声慢 其二 民瞻见和,复用前韵 满江红·汉水东流 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声声慢(送上饶黄倅职满赴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野的词语有哪些 矢字旁的字 包含纽的词语有哪些 春晚 荀令衣香 情不自已 越越 贯颐奋戟 乚字旁的字 大查科平原 穷巷掘门 卑礼厚币 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原封未动 包含喊的成语 小男妇女 靑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