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1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17:43
新回车院筵上作
作者: 刘兼 〔宋代〕
回车院了未回车,
三载疲民咏夸襦。
借寇已承英主诏,
乞骸须上老臣书。
黄金蜀柳笼朱户,
碧玉湘筠映绮疏。
因问满筵诗酒客,
锦江何处有鲈鱼。
在回车院中,我却未曾回车,
三年来,疲惫的百姓吟唱着夸耀的歌谣。
已经借助敌寇的力量,接受了英明主人的诏令,
请求退休时须上奏老臣的书信。
金色的蜀柳笼罩着红色的门,
碧玉般的湘竹映衬着华丽的装饰。
于是我问满座的诗酒客,
锦江的哪里才能钓到鲈鱼?
作者介绍:刘兼,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期,其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他的诗风清新,思路开阔,擅长用自然景物描绘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社会动乱之际,诗人通过描写宴会景象,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及对百姓艰难生活的关切。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首诗以宴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开头的“回车院了未回车”勾勒出一种未尽的惆怅,暗示诗人在繁华的背后自有无奈与疲惫。接着,诗人提到“疲民咏夸襦”,不仅表现出民众的艰辛,也反映了社会的虚伪与浮华。接下来的“借寇已承英主诏”则揭示了国家局势的复杂与危机,诗人似乎在质疑这种依赖外敌的方式是否可行。
在描绘美丽自然时,诗人用“黄金蜀柳”和“碧玉湘筠”展现了锦江的美丽景色,形成了一种优雅的对比,仿佛在讽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最后一句“锦江何处有鲈鱼”则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暗示着诗人对于未来的思考与期盼。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望,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关怀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回车院”象征什么?
诗中“锦江何处有鲈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