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3:35
乐广亡来水镜稀,宓妃嫫母混妍媸。
且於雾里藏弱豹,休向窗中问碧鸡。
百氏典填坟自苦,一堆萤雪竟谁知。
门前春色芳如昼,好掩书斋任所之。
乐广失去后,水面如镜般稀薄;宓妃和嫫母在美丑之间交融。
且在雾中藏匿着一只弱小的豹子,别再向窗外询问那碧绿的鸡。
百家之典只是让人自讨苦吃,满地的萤火虫和雪花又有谁能知晓?
门前的春色如同白昼般芬芳,随意掩上书斋,任由它去吧。
刘兼是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但政治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常在诗中表达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写于刘兼对学问与生活的倦怠之际,反映了他对复杂知识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所描绘的意象和情感结合,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寻找宁静的愿望。
《倦学》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倦怠与对生活的思考。开篇提到的“乐广亡来水镜稀”,不仅点出了一种失落感,也隐喻着知识的稀薄和难以把握。接着以“宓妃嫫母混妍媸”引出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暗示了生活中美与丑的交织。诗中“且於雾里藏弱豹”形象生动,表现出一种隐秘的脆弱与无奈,而“休向窗中问碧鸡”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呼应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
后两句“百氏典填坟自苦”与“门前春色芳如昼”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现出对学问的无奈与痛苦,后者则是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展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简单生活的渴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整首诗表达了对学问的倦怠,对理想的失望,以及对自然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反思。
诗中提到的“乐广”象征什么?
“宓妃嫫母混妍媸”表达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