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4:53
移家避寇逐行舟,厌见南徐江水流。
吴越征徭非旧日,秣陵凋弊不宜秋。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
只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
为了躲避战乱,我迁居随船漂泊,厌倦了南徐江水的流淌。
吴越的征税和徭役与往日不同,秣陵的繁华也在秋天时显得凋零。
千家万户都闭门不出,七夕之夜又有谁能仰望斗牛星呢?
只有和我同在路途中的骢马客,适合用书信来询问彼此的忧愁。
李嘉祐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思考。李嘉祐的诗风多变,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有对人生苦乐的感悟。
此诗创作于早秋,作者身处京口,因战乱而迁徙,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七夕的到来本是团圆的节日,但在动荡的时局中却显得格外孤寂。
这首诗以李嘉祐的个人经历为背景,通过对秋季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开篇的“移家避寇逐行舟”,将读者带入一个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场景,表现出作者的无奈与疲惫。接着,诗中提到“吴越征徭非旧日,秣陵凋弊不宜秋”,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曾经繁荣的地方如今凋零,令人感到惋惜。七夕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千家闭户无砧杵”则显示出人们的悲哀和孤独,盛况不再,难以承欢。最后,诗的结尾提到“只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在孤独中仍然寻求与友人的交流,表现出一种对人际关系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坚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思考与感受。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对友谊的渴望,展现了动荡时代中人们的孤独与忧愁。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千家闭户无砧杵”中的“砧杵”指的是什么?
“七夕何人望斗牛”表达了什么情感?
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李白的作品更为抒情,而李嘉祐则在忧愁中带有对社会现状的思考,情感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