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2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21:43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
余生本羁孤,自少已非壮。
今而老且病,何用苦惆怅。
误蒙三圣知,贪得过其量。
恩私未知报,心志已凋丧。
轩裳德不称,徒自取讥谤。
岂若常夫子,一瓢安陋巷。
身虽草莽间,名在朝廷上。
惟余服德义,久已慕恬旷。
矧亦有吾庐,东西正相望。
不须驾柴车,自可策藜杖。
坐惊颜鬓日摧颓,及取新春归去来。
共载一舟浮野水,焦陂四面百花开。
我这一生本就孤独,从小就不再年轻。
如今老了又生病,何必苦苦惆怅呢?
我曾得到三位圣人的知遇,却贪心太重。
对他们的恩惠我无以回报,心志也早已凋零。
我虽有德行,却不被人称道,反而遭到非议。
不如常先生,安然居住在陋巷。
虽然身处草莽之中,名声却在朝廷之上。
我只愿追求德义,早已向往那种闲适淡泊。
再说我还有自己的小屋,东西两边正相望。
不需要驾车,我可以独自徒步前行。
只怕岁月在我脸上留下痕迹,
新春来临之际,我想回归那宁静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乘船漂浮在野水之上,
焦陂四周百花齐放,尽显春之美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以诗词、散文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平易近人。此诗写于他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诗作于新春,正值作者人生的晚期,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感到孤独与失落。诗中表达了对安逸生活的渴望和对过往荣华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开头几句以“羁孤”自述,表明自己在世俗中的孤独感,进而转向对生命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三圣”,不仅提升了诗的文化深度,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人用“轩裳德不称”自谦,表达了对外界评价的不满和对自身德行的怀疑,这种反思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同时,他又提到“常夫子”的安逸生活,表现出对隐逸者的羡慕,反映出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最后,诗中“焦陂四面百花开”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象征着希望和新生,暗示着即使身处困境,仍然可以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在沉郁中透出一丝明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从容态度。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与自省,表达了诗人对安逸与宁静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对过往荣华的淡然与释然。
欧阳修的《新春有感寄常夷甫》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三圣”指的是谁?
“焦陂四面百花开”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欧阳修的《新春有感寄常夷甫》更加沉静内敛,侧重于自我反省与隐逸生活的追求,而李白则表现得更加豪放与奔放,强调对人生的积极享受与豪情壮志。
这些资料能帮助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背景、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