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0:1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0:19:39
独夜
作者:陆游 〔宋代〕
一生食太仓,蠹耗均雀鼠。
虽云久置散,饥饱尚撑拄。
两年失微禄,始觉困羁旅。
倾身营薪米,得食已过午。
人观不堪忧,意气终自许。
藜羹若大庖,草庐如万础。
平生师颜原,本自藐晋楚。
悠然卧北窗,残灯翳还吐。
这一生都吃着仓库里的粮食,虽然虫子和老鼠把它们啃坏了不少。虽然说粮食久放会变坏,但我现在的饥饱还算得过且过。两年没有微薄的收入,才开始感到在外漂泊的困难。为了得到一顿饭,我倾尽全力去砍柴和找米,等到吃上饭的时候已是过了午时。别人看我如此困苦,心里不免忧心忡忡,而我却依然对自己充满信心。就算是简单的藜蒿汤,也犹如丰盛的宴席;简陋的草屋,仿佛是高大的宫殿。平生我以颜回为师,向来就不屑于晋国和楚国的繁华。现在我悠然地躺在北窗下,残灯下的光影依然在闪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世称“陆放翁”。其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国破家亡,个人命运坎坷,创作了大量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个人的理想与追求。
《独夜》创作于陆游晚年,他经历了国家的动荡和自身的失落,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苦闷与无奈,但同时也展现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这首诗是在一个孤独的夜晚写成,情境的设定与诗人内心的挣扎形成鲜明对比。
《独夜》是一首反映陆游晚年生活困境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朴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中开篇即以“食太仓”引入,表明了他生活的艰辛与困窘。尽管虫子和老鼠啃坏了粮食,诗人依然坚韧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在诗的中间部分,陆游描述了自己为生存所付出的辛劳:为了一顿饭,他倾尽全力去砍柴和找米,直到午后才得以解决温饱。这不仅是对物质匮乏的直接反映,更是对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自我否定与无奈。尽管生活困苦,诗人却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同情,反而在心中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后半部分,陆游从对贫困生活的感慨,转向了对自身理想的回忆。他提到“藜羹若大庖”,将简单的食物比拟为丰盛的宴席,表现出他内心的豁达与乐观。同时,他以颜回为师,表明自己不屑于世俗的繁华,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富足。最后,悠然卧于北窗之下,孤独的灯光映照出他的内心世界,虽孤单却也宁静。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通过对比与反衬,展现了陆游在艰难生活中的坚韧与乐观,传达了他对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
《独夜》表现了陆游在晚年生活中的困境与挣扎,展现了他面对逆境的坚韧不拔和乐观态度。诗中强调了精神上的自我满足与对物质的淡泊,表达了对理想的坚持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选择题:陆游在《独夜》中提到的食物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草庐”象征着___的居住条件。
判断题:陆游对生活的态度是消极的。(对/错)
陆游的《独夜》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描绘了生活中的艰辛与对理想的追求。陆游通过简朴的生活展现了内心的丰盈,而白居易则通过音乐与情感的传达,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两者都强调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