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7 04:22:18

诗句

月到中秋故故无,今宵月好莫渠孤。

旧传月径圜千里,影落金杯只粒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22:18

原文展示:

月到中秋故故无,今宵月好莫渠孤。
旧传月径圜千里,影落金杯只粒珠。

白话文翻译:

中秋到来时,月亮却常常看不见,今夜的月亮很美,不要让它孤单。
旧时传说月亮的直径有千里,光影落在金杯上就像颗颗珍珠。

注释:

  • 故故无:故故,常常的意思;无,指没有。合起来表示中秋时常常没有月亮。
  • :指代“你”,在这里是“让它”的意思。
  • :直径,指月亮的大小。
  • :圆,形状。
  • 影落金杯:光影投射在金色的酒杯上。
  • 粒珠:形容月光在杯中如同颗颗珍珠。

典故解析:

“月径圜千里”出自古代对月亮的描述,传统上认为月亮是圆的,且常常用来比喻人间的美好、团圆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中秋佳节之际创作的,当时正值南宋,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月亮的美好,表达对团圆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月亮的思考和对团圆的向往。开头两句“月到中秋故故无,今宵月好莫渠孤”表现了对中秋时月亮缺席的惋惜,暗示着人们在节日中对团圆的期待。接下来的“旧传月径圜千里,影落金杯只粒珠”则通过对月亮形状和光影的描绘,展现了月亮的美丽与圆满,象征着团圆和美好。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前半部分提到月亮的缺席与孤独,后半部分则描绘了月光的美丽与珍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增强了情感的深度。诗人用“金杯”和“粒珠”形象地表达了月光的璀璨与珍贵,进一步烘托了节日的气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给人一种温馨而略带惆怅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情冷暖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到中秋故故无:中秋时节,月亮常常没有,表达了对月亮缺席的感叹。
  • 今宵月好莫渠孤:今夜的月亮美丽,希望它不要孤单,暗含对团圆的渴望。
  • 旧传月径圜千里:古老的传说中,月亮直径有千里,表现了对月亮的敬仰。
  • 影落金杯只粒珠:月光落在金杯上,如同颗颗珍珠,形象生动,增添了诗的美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前后两部分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孤独与美好。
  • 比喻:将月光比作珍珠,增加了诗的意象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与团圆的主题,通过月亮的缺席与美丽,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向往与渴望,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团圆与思念。
  • 金杯:代表人间的美好与祝福。
  • 粒珠:象征月光的珍贵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今宵月好莫渠孤”的意思是? A. 今夜的月亮很美,不要让它孤单
    B. 今夜的月亮很丑
    C. 月亮没有光彩

  2. 诗中提到的“金杯”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美好与祝福
    C. 空虚

  3.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漠视
    B. 对团圆的渴望
    C. 对孤独的欣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渴望。与杨万里的作品相比,李白更多地体现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与杨万里的诗相比,苏轼的作品更为深刻且富有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王局治 汪务玄降睡有作 晚步山间有作 橐籥歌 同石元规讲鹍鹏偶书 听元规琴 题皇仙宝积观 题度仪堂四首 题崇仙观知足轩 汤明权挈家入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阳复始 丰年稔岁 九伤 霞液 病字头的字 鸿开头的成语 鬥字旁的字 呼天吁地 意气相许 背坏 竖心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肚里蛔虫 雨字头的字 鎞首 巍然不动 继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