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至扬州》

时间: 2025-04-27 06:33:42

诗句

既投古庙觅藜羹,三五樵夫不识名。

僮子似知予梦恶,生柴烧火到天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3:42

原文展示:

既投古庙觅藜羹,
三五樵夫不识名。
僮子似知予梦恶,
生柴烧火到天明。

白话文翻译:

我来到古庙中寻找那藜羹,
三五个樵夫对这里毫无所知。
那小孩似乎知道我的梦境不佳,
生柴堆燃烧着火光直到天亮。

注释:

  • :已经、已。
  • :投身、来到。
  • 古庙:古老的庙宇。
  • 藜羹:用藜麦做的羹,指一种简单的食物。
  • 樵夫:砍柴的人。
  • 僮子:指小孩或仆人。
  • 似知:似乎知道。
  • 梦恶:梦境不好,常用来形容心情不佳。
  • 生柴:新砍的柴火。
  • 烧火:生火取暖或做饭。
  • 天明:天亮,指白天来临。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别著名的典故,但“古庙”常常被用来象征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藜羹则是简朴生活的象征,反映出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对平凡事物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子华,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义著称,曾在抗元斗争中积极参与,最终为国捐躯。其诗风豪放,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文天祥被俘后,生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内心充满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

诗歌鉴赏:

《至扬州》通过描绘诗人在古庙中寻求简朴食物的场景,展现了他在艰难境地中的孤独和无奈。诗的前两句写了他在古庙中寻觅藜羹的情景,搭配樵夫们的无知,暗示了他对世事的感慨。后两句则通过小孩的反应,传达出一种梦境不佳的隐喻,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简单的生活描写中,渗透着深刻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 既投古庙觅藜羹:诗人已来到古庙,寻找简单的食物,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渴求和对过去的追忆。
  • 三五樵夫不识名:樵夫们对古庙的无知,象征了人们对历史的遗忘和现实的冷漠。
  • 僮子似知予梦恶:小孩似乎明白诗人的心情,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 生柴烧火到天明:生火取暖至天亮,象征着希望和生存的斗志,尽管环境艰苦,诗人仍然在坚持。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隐喻:通过“藜羹”与“樵夫”隐喻社会的冷漠与无知。
  • 拟人:小孩的反应仿佛能理解诗人的梦境,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人在逆境中的孤独感,以及对理想和现实之间落差的深刻反思。通过对平凡生活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生存的坚持和对故国的思念。

意象分析:

  • 古庙:历史的象征,承载着过去的荣耀与沧桑。
  • 藜羹:简单的食物,代表诗人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 樵夫:象征对历史的无知与社会的冷漠。
  • 生柴:生存的希望,尽管环境艰难,但仍有继续生活的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藜羹”指的是什么?

    • A. 豪华的宴席
    • B. 简单的食物
    • C. 传统的药汤
  2. “三五樵夫”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知识渊博的人
    • B. 对历史无知的人
    • C. 富裕的人
  3.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消极
    • B. 坚韧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国家动荡中的个人感情,但文天祥的诗更注重个人在艰难处境中的生存与坚持,情感上更加悲壮。

参考资料:

  • 文天祥《文山诗集》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后庭宴 后庭宴 其二 岭南归棹苦雨,和罗弘载韵 后庭宴 其一 过东皋故址 后庭宴 后庭宴 春日同仲震过谯岩先生斋看牡丹 斋名壶天 后庭宴·千里故乡 后庭宴 后庭宴 同闺人登爱山台 后庭宴 别衡阳夫人后作 后庭宴•谴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古是今非 牙字旁的字 染指于鼎 析圭担爵 水字旁的字 鼻毛 示字旁的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夭遂 拉账 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碧千里 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癶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抓乖卖俏 锦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