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游雪窦杖锡七首·锦镜池》

时间: 2025-04-22 09:25:34

诗句

万仞崖擎碧玉台,中閒一镜帖天开。

四时自与幽花对,一点时妆不照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25:34

原文展示

万仞崖擎碧玉台,中閒一镜帖天开。四时自与幽花对,一点时妆不照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的崖壁仿佛支撑着碧绿的玉台,而中间的锦镜池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天空。无论四季如何变化,它都与幽静的花卉相映衬,然而这一点点的时光装扮却没有反射出光芒。

注释

  • 万仞:形容崖壁非常高,万仞即万丈高。
  • 碧玉台:比喻山顶或高处的景色如碧玉般美丽。
  • 一镜帖天开:比喻锦镜池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天空,展现出自然景色。
  • 四时:指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 幽花:指隐秘、清幽的花朵,通常寓意优雅、淡然。
  • 时妆不照来:时光的装扮未能在锦镜池中显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创作背景

《游雪窦杖锡七首》是陈著在游历雪窦山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与思考。这首诗则特别聚焦于锦镜池的美丽,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游雪窦杖锡七首·锦镜池》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清新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细腻感受。诗中“万仞崖擎碧玉台”,描绘了崖壁的高耸和美丽,仿佛将大自然的壮丽与精致融为一体。接着,“中閒一镜帖天开”则生动地描述了锦镜池的景象,诗人通过将池水比作镜子,展现了水面与天空的交融,意象清晰,令人向往。

而“四时自与幽花对”,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与思考。最后一句“一点时妆不照来”,则引发了对时光的反思,尽管四季美景与幽花相映,却难以完全反映出时间的痕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流逝的思考,形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仞崖擎碧玉台:崖壁高耸,仿佛支持着碧玉般的台面,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
  2. 中閒一镜帖天开:池水如镜,映照天空,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3. 四时自与幽花对:四季的变化与幽静的花朵相互映衬,体现了自然的和谐。
  4. 一点时妆不照来:时光的装扮无法在水面反射,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难以捉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锦镜池比作镜子,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排比:通过四时与幽花的排比,突显自然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力量和稳固,体现自然的伟岸。
  • :象征反射与真实,寄托诗人对自然的观察。
  • 幽花:代表自然的静谧与幽雅,呈现出一种淡然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仞崖”指的是: A. 低矮的山丘
    B. 高耸的崖壁
    C. 平地

  2. “一镜帖天开”中的“镜”比喻的是: A. 书本
    B. 锦镜池
    C. 天空

  3.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A. 幽花
    B. 碧玉台
    C. 一点时妆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著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而陈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传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宋代诗词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精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著传》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踏莎行三首 其二 踏莎行·戊子上元为晦蛰二师寿 踏莎行 秋景 踏莎行 远归 踏莎行 有忆 踏莎行 答文叔问送别即用其韵 踏莎行 春夜写怀 踏莎行·葱草身才 踏莎行 艺兰 踏莎行·月朏银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蓐劳 连篇累帙 斩将搴旗 刷剌剌 该班 车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包含瑕的词语有哪些 鳥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伯玉知非 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下塞上聋 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鹿裘不完 申减 侍饮 病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