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3:37
苦作江头乞食翁,一层破庙五更风。
眼前境界身何许,始悟人间万法空。
我在江边忍苦乞讨,身旁是一座破庙,清晨的风吹拂着。
眼前的境界让我感到自己身处何方,才明白世间万事万物其实都是空无的。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以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的忠诚而著称。文天祥在国家危难时刻以身作则,抗击蒙古侵略者,后被俘,最终以身殉国。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破家亡之际,文天祥身处困境,目睹了社会的动荡与人间的苦难。诗中流露出他对人生无奈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刻领悟。
《至扬州》是一首表达作者身处困境时内心感受的诗。开头两句以“苦作江头乞食翁”描绘了一个乞讨老人的形象,传达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在一层层破庙的映衬下,老人的孤独与绝望愈加明显。这种深沉的悲哀与无助感让读者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那荒凉的环境中。
接下来的两句则充满哲理。“眼前境界身何许”一问,反映了作者对自我身份与存在的思考。在经历了无数磨难后,他终于在这孤独的时刻悟出了“人间万法空”的道理,这不仅是对世间事物的看淡,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文天祥在困境中展现出的智慧,正是他内心的强大与超然。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将个人的苦难与哲学的思考相结合,形成了深远的意境。通过对苦难的直面与哲理的探讨,文天祥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也传达了一种超越苦难的精神追求,给人以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文天祥在困境中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通过对苦难的直面与哲理的探讨,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淡然,展现了他超然的精神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乞食翁”指的是:
A. 富人
B. 乞讨的老人
C. 学者
“万法空”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
A. 物质主义
B. 佛教的无常观
C. 个人主义
诗中提到的“破庙”象征着:
A. 繁荣
B. 衰败与无常
C. 和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文天祥的《至扬州》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期的苦闷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文天祥更加侧重于个人的无奈与领悟,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家国情怀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