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3:14
原文展示:
浣溪沙三首 其二
作者: 卢青山
料理新幡试古风,苔肤嫩雨剥腮红,
桃云柳浪汰春踪。
笋石相仇终有解,人心共铁不能松,
诗锄掘遍万花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春日里感受自然风光的情景。诗人用新鲜的布幡试探古老的风格,细腻的雨水轻轻地洗去了花瓣上的红色,仿佛在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桃花云彩和柳树的波浪掩盖了春天的踪迹。对于自然界的竞争和冲突,如同竹笋和石头之间的敌对,最终都能得到解决。然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却如同铁一样难以松动,诗人用“诗锄”来挖掘万千花朵,展现了内心的追求和对美的向往。
注释:
- 料理:整理、处理。
- 新幡:新作的布幡,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苔肤:苔藓般的皮肤,比喻春雨滋润的景象。
- 腮红:花瓣上的红色,形容花朵的娇嫩。
- 桃云:桃花的云彩,形容春意盎然的景象。
- 柳浪:柳树随风摇曳,像波浪一样。
- 笋石:竹笋与石头的竞争,象征自然界的对抗。
- 共铁:人心坚固,如同铁一样,难以改变。
- 诗锄:用诗歌作为工具,挖掘和探索。
典故解析:
- 古风:古典的风格,传统文化的体现。
- 桃云柳浪: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桃花和柳树是春天的象征。
- 诗锄:诗人自喻为耕耘者,用诗歌来开拓心灵的花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季,诗人在春日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生命的勃发与人际关系的复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人心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浣溪沙三首 其二》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诗人在开头通过“料理新幡试古风”引入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随后描绘了春雨滋润下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美丽。通过“桃云柳浪汰春踪”的描写,诗人不仅捕捉了春天的瞬息万变,还暗示了春天的短暂与易逝。
在对自然的描绘之后,诗人转向人际关系的反思,提出“笋石相仇终有解”的哲理,暗示自然界的冲突终能找到解决之道,而人心之间的隔阂却如同铁一般坚固,难以打破。最后的“诗锄掘遍万花冲”则反映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去探索和挖掘内心深处的情感与美好,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料理新幡试古风:诗人试图通过整理新的布幡来体现古老的风格,暗含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 苔肤嫩雨剥腮红:细腻的春雨滋润着大地,剥去花朵的腮红,表现出春天的柔和。
- 桃云柳浪汰春踪:桃花和柳树的景象掩盖了春天的踪迹,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流逝。
- 笋石相仇终有解:自然界的对抗最终都会得到解决,表达了一种乐观的自然观。
- 人心共铁不能松:人际之间的信任难以改变,反映出人性的复杂。
- 诗锄掘遍万花冲:诗人希望用诗歌去挖掘内心的情感,表现出对美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桃云柳浪”比喻春天的美丽景象。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类情感,例如春雨轻柔。
- 对仗:如“笋石相仇”与“人心共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希望通过艺术去探索内心与自然的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幡:象征新生的希望。
- 苔肤:表现自然的细腻与温柔。
- 桃云柳浪: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笋石:象征自然界的对抗与和解。
- 诗锄:象征诗人在探索内心世界与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料理新幡试古风”意指什么?
- A. 追求新风格
- B. 试探古典风格
- C. 反对古老文化
-
“人心共铁不能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人心易变
- B. 人心难以互信
- C. 人心坚固不移
-
诗中用“诗锄”来比喻什么?
- A. 诗人的工具
- B. 挖掘内心的工具
- C. 诗歌的内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浣溪沙三首 其二》都是描绘春天的诗,但《春望》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浣溪沙三首 其二》则侧重于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现代诗词精选》
- 《中国古典诗词考释》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