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5:1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5:14:05
行不记。贪看远峰颦翠。风约柳花吹又起。故黏行客袂。老大浑无欢意。不为伤春憔悴。茅屋数间修竹里。日长春睡美。
我走路时心中无所记挂,只是贪婪地欣赏远处的青山。微风吹拂着柳花,惹得花瓣随风飞舞。曾经的我,常常因此留恋在路上。如今年老,心中却没有半点欢愉,并不是因为春天的伤感而憔悴。在几间茅草屋和修竹的掩映之中,悠长的日子让我贪睡,春天的美好让我沉醉。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歌常以自然风光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李流谦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晚春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流露出一种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谒金门(晚春)》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颇具匠心,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感悟与情感。诗开头“行不记”一句,便引入了一种轻松而放松的心态,似乎在随意游荡,无所挂念。紧接着“贪看远峰颦翠”,诗人用“贪”字,形象地描绘了那种对自然美的沉醉与留恋。这里的“远峰”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向往的象征。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风约柳花吹又起”,生动地描绘了春风拂过,柳花随风舞动的场景,展现出春意盎然的生机。而后“老大浑无欢意”,则转入诗人的内心独白,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青春的怀念。诗人虽身处春天的美好中,但心中却感到无趣,这种反差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诗人描绘的“茅屋数间修竹里,日长春睡美”,则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对现实的逃避。整首诗在轻松的描绘中渗透出深刻的哲思,使人不仅欣赏到春天的美丽,也引发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生命感慨的思考,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内心的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远峰”象征什么?
A. 现实的压力
B. 对自然的向往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B
“老大浑无欢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青春的怀念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C
诗人通过“风约柳花”想表达什么?
A. 春天的伤感
B. 自然的生机
C. 人生的困惑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