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1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16:03
原文展示:
秋夜怀洛下一上人 寇准 〔宋代〕 游宦忘机久,心源亦自澄。 夜听吴苑雨,秋忆洛城僧。 木叶惊栖鸟,寒窗暗静灯。 何时过竹院,一得问三乘。
白话文翻译:
长期在外为官,已经忘记了世俗的机巧,内心也变得清澈纯净。 夜晚听着吴地的雨声,秋天里思念着洛阳城的僧人。 树叶的响动惊醒了栖息的鸟儿,寒冷的窗户下,灯光显得格外昏暗。 不知何时才能拜访那竹林环绕的寺院,得以请教佛法的三乘教义。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寇准在秋夜思念洛阳的一位僧人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远离世俗、追求心灵清净的向往,以及对佛法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清净心境的向往和对佛法的渴望。诗中“游宦忘机久,心源亦自澄”一句,既是对自己长期为官、忘记世俗机巧的反思,也是对内心清澈纯净状态的肯定。“夜听吴苑雨,秋忆洛城僧”则通过雨声和秋意,加深了对远方僧人的思念。“木叶惊栖鸟,寒窗暗静灯”以动衬静,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宁静的氛围。最后两句“何时过竹院,一得问三乘”则表达了对佛法的渴望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五言律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清净心境的向往和对佛法的渴望。通过秋夜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远离世俗、追求心灵清净的向往,以及对佛法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游宦忘机久”中的“忘机”指的是什么? A. 忘记世俗的机巧 B. 忘记自己的身份 C. 忘记时间的流逝 答案:A
诗中“夜听吴苑雨,秋忆洛城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吴地的喜爱 B. 对洛阳僧人的思念 C. 对秋天的感慨 答案:B
诗中“何时过竹院,一得问三乘”中的“三乘”指的是什么? A. 佛教的三乘教义 B. 三种交通工具 C. 三种修行方法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