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4:03
原文展示:
秋夕书怀 寇准 〔宋代〕
官路时风渐识情,一悲前计远愁生。 深秋寒气侵灯影,半夜疏林起雨声。 县印终年拘吏役,烟蓑何日避浮名。 穷通休问巢莲骨,大抵无徒是至清。
白话文翻译:
在官场的风风雨雨中逐渐体会到人情冷暖,回想过去的计划,不禁生出远方的忧愁。 深秋的寒气侵袭着灯影,半夜时分,稀疏的树林中传来雨声。 整年都被县里的公务束缚,何时才能像烟雨中的蓑衣人一样避开浮名。 无论命运如何,不必问那些高洁如莲的人,大概他们都是孤独而清高的。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歌多表现政治抱负和个人情感,风格沉郁顿挫。这首诗反映了他在官场中的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寇准在官场中经历了一系列风波之后,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深秋夜景的描绘,抒发了他的孤独和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秋夜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深秋寒气侵灯影,半夜疏林起雨声”一句,以寒气和雨声为媒介,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愁。“县印终年拘吏役,烟蓑何日避浮名”则直接表达了对官场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寇准诗歌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官路时风渐识情,一悲前计远愁生。
深秋寒气侵灯影,半夜疏林起雨声。
县印终年拘吏役,烟蓑何日避浮名。
穷通休问巢莲骨,大抵无徒是至清。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深秋夜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展现了他在官场中的感受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深秋寒气侵灯影”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县印终年拘吏役”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生活的热爱 B.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对命运的淡然
诗中“烟蓑何日避浮名”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追求名利 B. 避开世俗的名利 C. 追求高洁 D. 追求孤独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