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1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13:26
腰间插雄剑,中夜龙虎吼。
平明登前途,万里不回首。
男儿当野死,岂为印如斗。
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
朝发山阳去,暮宿清水头。
上马左右射,捷下如猕猴。
先发服勇决,手提血髑髅。
兵家互胜负,凡百慎前筹。
驱马饮淮水,千里黄草平。
种谷却流血,痛哭秋风生。
寡妻出租税,孤儿荷戈行。
武威既不足,愿见和亲成。
军中日奏凯,鼓行辽海东。
当宁怡玉色,千金劳成功,
焉知昨日地,袒甲去如空。
边人不敢语,将军益褒崇。
我在腰间插着雄壮的宝剑,夜半时分听到龙虎的吼叫。
天明时我登上前行的道路,纵使万里也不再回头。
男子汉就该在战场上壮烈牺牲,难道仅仅为了名利而活?
忠诚展现了英雄的气节,光辉灿烂流传千古。
早晨从山阳出发,傍晚宿于清水河边。
骑马射箭左右开弓,犹如灵巧的猕猴。
先发制人显得勇敢果决,手中提着敌人的头颅。
兵家互相争斗胜负,凡事都要谨慎谋划。
驱马饮用淮水,千里之地黄草平坦。
种田却流血,哀痛的哭声随秋风而生。
寡妇租房交税,孤儿们提着武器行走。
武威之地已无足够的兵力,希望能与敌人和亲。
军中天天奏凯,鼓声响彻辽海之东。
当宁静如玉色,千金换来成功的劳苦,
有谁知道昨日的战场,披甲出征如同空无。
作者介绍:张琰,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曾以边塞诗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在唐代,边疆战乱不断,诗人通过《出塞曲》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家国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兵的辛劳与牺牲。
《出塞曲》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展现了诗人对男儿气概和忠诚精神的高度赞美。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诗中描绘了士兵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形象。开篇的“腰间插雄剑”,立即让人感受到一种豪情壮志,随后通过“中夜龙虎吼”展现战斗的紧迫感与危险。诗人笔触细腻地描绘了士兵的生活状态,既有出征的豪情,也有战斗后的伤痛。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对忠诚与牺牲的强调,传达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尤其是“种谷却流血,痛哭秋风生”一句,展现出战争带来的悲剧与无奈。诗中不仅有对战争的赞美,还有对其残酷性的反思,尤其在“寡妻出租税,孤儿荷戈行”中,生动地描绘出战争对家庭的破坏,令人心痛。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对仗工整,情感层层递进,极富感染力,展现了张琰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诗中“朝发山阳去,暮宿清水头”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琰与王昌龄的《出塞》同为描写边塞的诗作,但张琰更多表现的是士人的忠诚与牺牲,而王昌龄则侧重于边疆的景色与情感的抒发。
以上为《出塞曲》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