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9:2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9:22:34
鸣笳发陇首,建节望河源。
莫以边功重,能令中国尊。
名王应膜拜,渠帅会宵奔。
早献安边议,归来入蓟门。
在陇山之巅吹响战号,设立军旗眺望河流源头。
不要因为边疆的功绩而自满,能让整个中国尊重才是本事。
名将应当受到膜拜,渠帅将会在夜间奔赴。
希望早日提出安边的议论,归来时能顺利进入蓟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黎民表,明代诗人,其作品多关注国家大事与边疆防务,风格豪迈,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明代,正值边疆局势紧张之际,作者为送别陈公赴边任使,表达了对边防事务的关切与期望,寄托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出塞曲送陈公聘使边 其二》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作,描绘了边疆的艰苦与国家的尊严。诗的开头“鸣笳发陇首,建节望河源”通过生动的描绘,形象地表现出边防的紧迫感与责任感。诗人用号角声和军旗代表出征的决心,展现出边疆士兵的英勇与不屈。
接下来的“莫以边功重,能令中国尊”则是一种深刻的反思,警醒那些在边疆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不要骄傲自满,而是要追求更高的目标——赢得全国的尊敬。这种思想在古代军事文化中常见,强调的是责任与担当。
最后两句“早献安边议,归来入蓟门”则是对未来的期望,希望陈公能尽快提出安定边疆的方案,平安归来。这不仅是对个人的祝愿,更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将个人的荣誉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与责任感,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诗人的忧国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与对边疆将士的鼓励,强调了责任、尊重与功勋的重要性,表达了安定边疆的迫切愿望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鸣笳发陇首”中“鸣笳”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蓟门”象征着什么?
“莫以边功重”一句强调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出塞曲送陈公聘使边 其二》与王昌龄的《出塞》,可以看到两者都体现了对边疆生活的关注,但王昌龄的作品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黎民表的诗则更加强调对国家的责任与集体荣誉感。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出塞曲送陈公聘使边 其二》的详细解析与背景信息,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