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依韵和王安之少卿秋约吟》

时间: 2025-05-12 13:28:33

诗句

升沉恶足论,事体到头均。

一片蓬蒿地,千年云水身。

收成时正好,寒暖气初匀。

自此过从乐,诸公莫厌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3:28:33

原文展示:

依韵和王安之少卿秋约吟 升沉恶足论,事体到头均。 一片蓬蒿地,千年云水身。 收成时正好,寒暖气初匀。 自此过从乐,诸公莫厌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升沉(命运的起伏)不值得过多讨论,事情到了最后都是平等的。 一片荒芜的土地,却有着千年的云水(指历史长河中的变迁)。 收获的季节正好,寒暖气候刚刚平衡。 从此以后交往快乐,各位不要厌烦频繁的来往。

注释:

  • 升沉:指命运的起伏。
  • 恶足论:不值得过多讨论。
  • 事体:事情。
  • 到头均:到了最后都是平等的。
  • 蓬蒿地:荒芜的土地。
  • 云水身:指历史长河中的变迁。
  • 收成时:收获的季节。
  • 寒暖气初匀:寒暖气候刚刚平衡。
  • 过从乐:交往快乐。
  • 莫厌频:不要厌烦频繁的来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哲理,强调自然和谐与人生哲理。这首诗是邵雍回应王安之少卿的秋约吟而作,表达了对命运起伏的超然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秋天的某个时节,邵雍回应王安之少卿的邀请而作,诗中流露出对自然和友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首联“升沉恶足论,事体到头均”展现了诗人对命运起伏的超然态度,认为一切事物最终都会归于平等。颔联“一片蓬蒿地,千年云水身”通过对比荒芜的土地和千年的历史变迁,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颈联“收成时正好,寒暖气初匀”描绘了秋天的丰收景象,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和谐与平衡。尾联“自此过从乐,诸公莫厌频”则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希望与朋友们频繁交往,共享快乐。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诗人认为命运的起伏不值得过多讨论,因为一切事物到了最后都是平等的。
  • 颔联:通过荒芜的土地和千年的历史变迁,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无情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 颈联:描绘了秋天的丰收景象,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和谐与平衡。
  • 尾联: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希望与朋友们频繁交往,共享快乐。

修辞手法:

  • 对比:首联中的“升沉”与“事体到头均”形成对比,强调了平等的观念。
  • 拟人:颔联中的“千年云水身”赋予了时间以人的特质,增强了诗意。
  • 对仗:颈联中的“收成时正好,寒暖气初匀”运用了对仗,使语言更加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超然于命运的起伏,珍视友情,追求人生的和谐与平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蒿地:象征荒芜和贫瘠。
  • 云水身:象征历史长河中的变迁。
  • 收成时:象征丰收和和谐。
  • 寒暖气初匀:象征气候的平衡和人生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升沉恶足论”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命运起伏值得讨论 B. 命运起伏不值得讨论
  2. “一片蓬蒿地,千年云水身”中的“云水身”指的是什么? A. 人的身体 B. 历史长河中的变迁
  3. 诗的尾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情的珍视 B. 对孤独的感慨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同样表达了秋天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对比:

  • 邵雍的《依韵和王安之少卿秋约吟》与王安石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两首诗都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王安石诗集》:收录了王安石的多首诗作,可以与邵雍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 其一 临江仙 其二 瞻仰遵义会议会址及毛主席旧居 临江仙 其一 临江仙 河山亭留别钦叔裕之 临江仙 和瞿禅风雨龙吟楼呈孙养臞先生 临江仙 戊午九月二十一日,宴罢直省,和徐 临江仙 临江仙 临江仙·六月炎天收火伞 临江仙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祅气 顿开茅塞 以弱制强 風字旁的字 包含鸾的词语有哪些 刮目相看 伸头探脑 龙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蜡花 同字框的字 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豕字旁的字 浮迹浪踪 七地 痴恋 借寇赍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