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0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05:55
淑节韶光媚,皇明宠锡崇。
具寮颁玉尺,成器幸良工。
岂止寻常用,将传度量同。
人何不取利,物亦赖其功。
紫翰宣殊造,丹诚厉匪躬。
奉之无失坠,恩泽自天中。
这美好的节庆,光辉灿烂,皇上的恩宠和赏赐更加显赫。
在宫殿中颁发玉尺,成器之人真是幸运。
这不仅仅是平常的用途,它将传承度量的标准。
人们为何不从中获利,事物也都依赖于它的功用。
紫色的笔杆宣告着非凡的造诣,赤诚之心努力不懈。
奉献它的人绝不会失去它的价值,恩泽自会从天而降。
“淑节韶光”暗指古代对节庆的重视,“皇明”则体现了皇权的崇高和威望。诗中提到的“玉尺”不仅是物质工具,更是道德规范的象征,强调了公正和公平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李观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风多以清新、典雅著称,常常融入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中和节期间写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度量衡的重视以及皇权对公正的倡导,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社会和谐的期盼。
李观的《试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诗》以节庆为背景,展现了皇帝对公卿的恩赏,体现了古代中国重视度量衡的文化传统。诗的首句“淑节韶光媚”描绘了节日的美好氛围,接着用“皇明宠锡崇”强调了皇权的光辉与恩泽,二者相辅相成,构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景象。
随后的“具寮颁玉尺”则通过玉尺象征着公正和公平,暗示了度量衡不仅在物质层面上有重要意义,更在道德和精神层面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规范。诗人通过“岂止寻常用,将传度量同”的反问,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表明度量衡的意义不仅是实用的,更是传承的文化象征。
此外,诗中提到的“人何不取利,物亦赖其功”则引导读者思考人们如何在遵循道德规范的同时,合理利用资源,达到利益的最大化。最后两句“奉之无失坠,恩泽自天中”则传达了对奉献者的美好祝愿,彰显了社会对正义和良知的尊重和期待。
整首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严谨的结构,通过对节日、皇权、道德、利益等多个层面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对仗、排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思想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公正、道德与社会责任,反映出古代对度量衡和社会和谐的重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尺”象征什么?
诗的作者是谁?
“奉之无失坠”中“奉”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