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2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29:49
几回闻雁忆连然,天末遥将锦字传。
万里飘流羁远客,十年迢递阻回船。
浮云目断苍山外,落月魂消洱海边。
何日刀擐逐初约,免教暗卜掷金钱。
几次听见大雁的鸣叫,便想起那遥远的故乡,
在天边遥遥传来锦绣的书信。
千里之外漂泊的我,身为游子,
十年间的漫长时光阻碍了我归家的船只。
浮云遮断了我望向苍山的视线,
月光下的我,心情如同洱海边的消失的灵魂。
何时才能带着刀剑去追逐初次的约定,
不再让我暗自算计,花费金钱去占卜。
“逐初约”可以理解为追寻当初的诺言,意指对往昔的怀念与追求。古代文人常以大雁、浮云等自然景象来寄托自身的情感与思绪。
作者介绍:熊湄,字子和,号梅谷,清代诗人,擅长诗歌创作,多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故,作品情感细腻,富有意境。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熊湄漂泊生涯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寄远》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作者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游子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首句通过“大雁”的鸣叫引出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游子对亲情的渴望与思念。而“天末遥将锦字传”又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期待,仿佛即使千里之外,也希望能收到来自故乡的消息。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万里漂泊的孤独感,以及时间的无情。十年的光阴,让归家的路途变得遥不可及,诗中“浮云目断苍山外”生动地描绘了视线的阻隔,象征着心灵的隔阂。同时,“落月魂消洱海边”则更进一步地渲染了诗人心境的凄凉,月亮的消逝似乎暗示着希望的渺茫。
最后,作者以“何日刀擐逐初约”回归到对未来的思索,表达了对重聚的渴望与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复杂心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测试:
诗中“几回闻雁”中的“雁”象征了什么?
“何日刀擐逐初约”中“刀擐”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锦字”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