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3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31:35
赠王正己
作者: 潘若冲 〔宋代〕
两捧歌诗寄,化余即展开。
无时惟北望,何日逐南来。
梦里得芳草,笛中闻落梅。
终朝一携手,江上有楼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寄出两捧歌诗,希望能够传达自己的情感。诗人时常向北方眺望,期盼着有一天能够向南方奔赴。梦中他得到了芳草,而在笛声中听到了落梅的声音。整天与友人携手漫步于江边,那里有高楼台阁的景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潘若冲,字正己,号青山,宋代诗人,出生于浙江,擅长诗歌、词曲,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诗歌往往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潘若冲与友人分别后,借助诗歌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时代背景上,宋代是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与友人间的情谊常常成为创作的动力。
《赠王正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两捧歌诗寄”引入,既表明了诗人寄情于诗的心态,也为后文的情感发展铺垫了基础。接着,“无时惟北望,何日逐南来”中,诗人通过向北方的眺望,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渴望,仿佛在等待着与友人重聚的那一天。
“梦里得芳草,笛中闻落梅”两句则通过梦境和音乐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柔美与怀旧的氛围。芳草象征着美好的回忆,而笛声中的落梅则让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和友人间的情谊。最后一句“终朝一携手,江上有楼台”则表现了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期待,描绘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先是思念,再是美好回忆,最终落到对未来的期待,充分展现了古诗词中常见的情感抒发方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思念与期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人际关系中深刻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无时惟北望”意指:
A. 诗人向北方眺望,思念友人
B. 诗人在北方旅行
C. 诗人对南方的向往
“梦里得芳草”中的“芳草”象征着:
A. 友人的陪伴
B. 美好的回忆
C. 自然的景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送友人》中,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加强调了离别时的伤感,而潘若冲的《赠王正己》则更侧重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