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1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6:08
有兴来登最上山,真风长在可跻攀。
世间浊质能相信,云外清游岂肯闲。
怪石欲飞明落落,惊湍直下响潺潺。
寻常众目应难见,云拥真人暗往还。
有心情时我登上最高的山,真正的清风长久地在这里可以攀登。
世间的浊气能让人相信,云外的清游又怎会轻易闲逛呢?
怪石仿佛要飞起,光明闪烁,惊涛骇浪直下,声响潺潺。
寻常人们的目光应该难以看见,云雾中真正的人隐秘往来。
此诗并未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云外清游”可引申到道教思想中的隐逸与出世。道教中常提到的“云游”即指隐士以云为伴,超脱世俗的生活。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诗歌作品闻名。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融入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关注自然与人的关系。
《本竹治》创作于宋代,那个时期社会动荡,但文人仍然追求清净的生活与心灵的寄托。张继先通过描绘自然山水,表达对世俗的厌倦与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本竹治》以宁静的山水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的开头“有兴来登最上山”展现出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诗人心中有了兴致,便登上高山,去追寻那“真风”。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接下来的“世间浊质能相信,云外清游岂肯闲”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深刻反思与不满,认为浊世中的人们容易相信表象,而真正的超脱之境却是难以企及的。诗人通过“怪石欲飞明落落,惊湍直下响潺潺”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与不可预测,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最后两句“寻常众目应难见,云拥真人暗往还”则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高人或隐士往往在众人无法看到的地方,隐匿于云雾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隐喻着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寻找自我。
全诗通过描绘高山、清风和流淌的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反思。诗人渴望追求一种超脱的生活方式,逃离尘世的浑浊,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最上山”是指什么?
“云外清游”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诗中“怪石欲飞”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张继先的《本竹治》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本竹治》更强调对世俗的反思与超脱,而《山居秋暝》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两者都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表现方式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