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0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07:47
诗词名称: 庵居杂咏九首
作者: 张继先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长松偃蹇不依林,枝榦高盘千亩阴。
昨夜酒醒风雨急,半空彷佛听龙吟。
这首诗描写了一棵长松树,斜斜地倚靠在林中,树枝高高地盘旋,形成千亩的阴影。昨夜我喝酒醒来,正值风雨急促,我似乎在半空中听到了龙的吟叫声。
“龙吟”常用来形容气势磅礴的声音,古代文人常借用龙来象征权力、尊贵和神秘。古人认为龙与雨水、风调雨顺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在诗中提及,可能暗示了一种自然的力量和变化。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语言生动,具有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张继先隐居庵堂,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变化时创作的,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的深刻体悟。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棵长松树和随之而来的风雨,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浑与变化。诗中的松树象征着坚韧与不屈,尽管风雨来袭,它依然挺立,给人一种强烈的生机感。酒醒时的急促风雨和隐约的龙吟声,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在醉酒后清醒,面对自然的变化,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力量,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大自然的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长松”指的是什么?
诗人醒来时正值什么天气?
“龙吟”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