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5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51:25
春蚕丝尽即生蛾,秋燕雏成不泥窠。
山雉经时藏窟穴,也能龙化入烟波。
春天的蚕吐尽了丝,就会变成蛾;秋天的燕子雏鸟长大后不会再回到旧巢。
山里的雉鸡经过一段时间藏在洞穴中,也能够如龙般化身,融入烟波之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多反映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上,他的诗多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寓意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成作于张继先的庵居生活中,反映了他对自然及生命变化的观察与思考,体现出隐士对世事的感悟与哲理的反思。
这首诗以春蚕与秋燕的变化开篇,展示了生物的生命周期,象征着生命的流转与变迁。春蚕的转变,意味着从平凡到新的生命阶段的蜕变;而秋燕则是在经历成长后,选择了独立与离去,这种生离死别的情感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接下来,山雉的隐匿与龙化,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哲理,强调了在自然界中,尽管存在潜伏与蜕变的过程,但最终都能融入更广阔的生命潮流。这种带有哲理的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也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界生物的变化,反映了生命的循环、成长与蜕变,表现出诗人对生命哲理的深刻理解与思考,传达出一种成熟而超然的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春蚕丝尽后会变成什么?
a) 燕子
b) 蛾
c) 龙
秋燕雏成后会怎样?
a) 留在巢里
b) 不泥窠
c) 变成蛾
山雉藏窟穴之后的变化象征什么?
a) 隐藏
b) 成长
c) 适应环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继先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对比,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张继先侧重于生命的变化和哲理,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隐士的闲适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