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2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27:07
君畴仲晦蒙仲再和余差须二诗警斋侍郎又继之
垢衣忘浣虱游须,岂有村情似长瑜。
作圣德诗无乃怪,进文鉴序近于谀。
热中人有谗余者,殿后天将寿我乎。
晚觉陶翁嗔子懒,不如坡老愿儿愚。
在污垢的衣服里忘了洗净,虱子在头发上游荡,
哪有乡村的情景像长瑜那样(美好)呢?
写圣德的诗难道不奇怪吗?
进文鉴的序言近乎谄媚。
热心人中有谗言的人,
我在后面,天会赐我长寿吗?
晚年时觉察陶渊明对我懒惰的嗔怪,
不如坡老(苏轼)愿子愚蠢。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戈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刘克庄在政治动荡和个人处境艰难的背景下,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通过形象的描绘,反映了他对社会风气的批评和对个人价值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开篇以“垢衣忘浣虱游须”描绘了一个懒散和颓废的形象,暗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挣扎。接着,诗人提出“岂有村情似长瑜”这一问题,表达了对乡村美好生活的怀念与渴望。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悲观的情绪和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尤其是对那些“热中人”的讽刺,反映出在热情背后常常隐藏着谗言和虚假。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到陶渊明与苏轼,意在表达对这两位诗人的向往,他们都追求理想生活,而诗人自己却感到懒惰与无能为力。整体来看,刘克庄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与矛盾。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社会风气时的消极情绪。
诗中提到的“垢衣”象征什么?
“岂有村情似长瑜”中“长瑜”指的是什么?
刘克庄与哪位诗人比较,表达对后者的向往?
刘克庄的作品与陶渊明的《饮酒》有相似之处,均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陶渊明以闲适的生活为乐,刘克庄则更多地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两位诗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均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值得深入对比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