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其十四》

时间: 2025-05-23 13:32:38

诗句

巢居吸景休粮,壁观入定放光。

三万里隔弱水,六千劫坐道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3:32:38

原文展示

巢居吸景休粮,壁观入定放光。
三万里隔弱水,六千劫坐道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隐居的生活,居所虽然简单,却能吸引美好的风景;墙壁上的景致使人心无杂念,达到宁静的境界。诗人感叹,尽管与外界相隔三万里,心灵却能在六千劫的道场中沉静下来。

注释

  • 巢居:指隐居在巢穴般的地方,形容隐逸生活。
  • 吸景:吸引景色,意为欣赏周围的自然美。
  • 休粮:不求物质的供给,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 壁观:墙壁的景色,指内心的宁静。
  • 入定:达到一种静止、专注的状态,常用于修道或禅定中。
  • 弱水:古代传说中的一条河,象征遥远的距离。
  • :佛教用语,表示漫长的时间。
  • 道场:修行的地方,指修道、参禅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明叔,号景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和清新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刘克庄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波折,晚年选择隐居生活,创作了大量与隐逸、自然相关的诗作。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他选择隐居,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道理,反映了他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的开头两句“巢居吸景休粮,壁观入定放光”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既有自然风光的享受,又有精神上的追求。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以“休粮”强调了对名利的放弃。这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外界喧嚣的超脱,反映了诗人深厚的哲学思考。

后两句“三万里隔弱水,六千劫坐道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想层次。三万里和六千劫的夸张用法,表现了诗人与外界的极大距离和时间的漫长,突显了他在道场中修行的决心与坚定。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隔离,更是心灵上的独立与超然。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了一个对比,隐居的简单生活与无限的精神追求之间的张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巢居吸景休粮:隐居的生活中,以自然景色为饮食,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2. 壁观入定放光:墙壁的景象使人心沉静,达到一种入定的境界,放射出内心的光芒。
  3. 三万里隔弱水:与外界的遥远距离,暗示诗人对世俗的超脱。
  4. 六千劫坐道场:长久的时间里在道场中安坐,体现了对修行的执着。

修辞手法

  • 夸张:如“三万里”、“六千劫”均为夸张之辞,突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前后两句之间形成了和谐的对仗关系,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外界的超脱,强调了内心宁静与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隐逸与安静的生活空间。
  • :自然的美好,反映诗人对美的向往。
  • :象征内心的觉悟与明亮,代表真理与智慧。
  • :弱水象征遥远的距离与难以逾越的境界。
  • 道场:修行的圣地,代表追求真理与内心平和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的“巢居吸景休粮”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B. 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C. 对世俗的依赖
    D. 对名利的追求

  2. “三万里隔弱水”中的“弱水”象征什么?
    A. 友谊的距离
    B. 物质的享受
    C. 心灵的隔阂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山中问答》,两首诗均表达了隐逸生活的思想,但王维更倾向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刘克庄则着重于内心的修行与超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州 次韵向宪道中偶成 次韵向宪见赠三首 其三 次韵向宪见赠三首 其二 次韵向宪见赠三首 其一 赠传神陈秀才 酬光吉叔用前韵见寄 送季元衡教授赴调 添竹 除夜怀景严弟并寄景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拈花一笑 柳绒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茳蓠 一决胜负 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瓦解土崩 李结尾的成语 戈字旁的字 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开心明目 鸠僚 鹵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修言 万古长春 子字旁的字 门结尾的成语 遭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