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3:3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3:32:38
巢居吸景休粮,壁观入定放光。
三万里隔弱水,六千劫坐道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隐居的生活,居所虽然简单,却能吸引美好的风景;墙壁上的景致使人心无杂念,达到宁静的境界。诗人感叹,尽管与外界相隔三万里,心灵却能在六千劫的道场中沉静下来。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明叔,号景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和清新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刘克庄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波折,晚年选择隐居生活,创作了大量与隐逸、自然相关的诗作。
本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他选择隐居,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道理,反映了他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刘克庄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的开头两句“巢居吸景休粮,壁观入定放光”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既有自然风光的享受,又有精神上的追求。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以“休粮”强调了对名利的放弃。这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外界喧嚣的超脱,反映了诗人深厚的哲学思考。
后两句“三万里隔弱水,六千劫坐道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想层次。三万里和六千劫的夸张用法,表现了诗人与外界的极大距离和时间的漫长,突显了他在道场中修行的决心与坚定。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隔离,更是心灵上的独立与超然。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了一个对比,隐居的简单生活与无限的精神追求之间的张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外界的超脱,强调了内心宁静与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刘克庄的“巢居吸景休粮”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B. 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C. 对世俗的依赖
D. 对名利的追求
“三万里隔弱水”中的“弱水”象征什么?
A. 友谊的距离
B. 物质的享受
C. 心灵的隔阂
D. 时间的流逝
对比王维的《山中问答》,两首诗均表达了隐逸生活的思想,但王维更倾向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刘克庄则着重于内心的修行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