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0:0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0:04:42
脱布袴
贵家纨袴金梭织,
贫家布袴才蔽膝。
半夜打门持文书,
脱袴贳酒待里胥。
何时赎袴要御寒,
亦为官掩催租瘢。
这首诗描绘了富人和穷人在生活条件上的差异。富人穿着用金丝织成的华丽衣物,而穷人只穿着布袴,勉强遮住膝盖。半夜有人敲门,带着公文,穷人急忙脱下袴子,去借酒款待来人。什么时候才能赎回袴子以抵御寒冷呢?这也是为了官府催租的痛苦。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字君实,号用之,晚号苍溪居士。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作。他以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而闻名,常以平民的苦难为题材进行创作。
创作背景:
《脱布袴》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阶级分化严重的时期。诗人以自己对贫苦人民生活的观察为基础,写下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贫富差距的无奈与愤懑。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鲜明地呈现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富人穿着华丽的纨袴,而穷人则只能穿着粗糙的布袴。诗的开头以“贵家纨袴金梭织”引入,给人一种奢华的视觉冲击,而“贫家布袴才蔽膝”则让人感受到贫苦的窘迫,形成鲜明的对照。
接下来的“半夜打门持文书”,通过突如其来的敲门声,展示了官府对贫民的压迫与打扰。穷人在面对官吏时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得不脱下袴子去借酒招待,这不仅是为了应对突发的客人,更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妥协。
最后两句“何时赎袴要御寒,亦为官掩催租瘢”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无望的深切感慨。诗中透露出对官府的控诉和对贫困生活的悲哀,充满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贫富差距以及贫苦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反映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与关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纨袴”指代什么人群?
A. 贫穷人群
B. 富贵人群
C. 平民百姓
D. 官员
“脱袴贳酒待里胥”中的“里胥”指什么?
A. 朋友
B. 官吏
C. 商人
D. 隣居
诗人对社会的态度是?
A. 满意
B. 冷漠
C. 关心与同情
D. 讽刺与嘲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