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湖寄沈无回于黄岩 其一》

时间: 2025-07-28 20:36:13

诗句

台荡古名胜,但言心已驰。

一毡难稳坐,双屐好相随。

去郭闻尚远,出游知几时。

因风须示我,妙画与新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36:13

原文展示:

台荡古名胜,但言心已驰。一毡难稳坐,双屐好相随。去郭闻尚远,出游知几时。因风须示我,妙画与新诗。

白话文翻译:

这片古老的名胜风景如画,但我却心绪飘散,无法静坐在这里。一张毡子上难以稳坐,双屐(鞋子)也只好随我而行。离开城郭的路途听起来还很遥远,出游的时间又不知要等到何时。请借风的力量向我展示,那些美妙的画作和新作的诗篇。

注释:

  • 台荡:形容湖面波荡,指西湖的美丽景色。
  • 古名胜:指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地方。
  • 心已驰:心情已经飞散,难以集中注意力。
  • :指毡子,这里比喻坐的地方。
  • 双屐:指双鞋,这里形象地表达了出行的随性。
  • :指城外,说明离开城市的状态。
  • 因风须示我:希望借助风的力量来引导自己观看美景和读诗。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李流芳生活在明代,正值文人雅士喜爱游山玩水的盛行时期。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向往以及游玩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芳,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抒怀和自然景色为主。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诗人游览西湖时,表达了他对美景的喜爱和对自由游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由出游的渴望。开篇的“台荡古名胜”即刻引入读者的视野,展现出西湖的广阔与美丽。然而,诗人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却感到心神不宁,无法静坐其中,反映出他内心的烦扰与对游玩的期待。接下来的“去郭闻尚远”一语,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在轻松的笔调中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显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最后“因风须示我,妙画与新诗”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自然的力量来寻找灵感,体现了文人对美的追求与对创作的热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台荡古名胜:描绘西湖景色,意境开阔,气氛悠然。
  2. 但言心已驰:表达内心的浮躁与不安。
  3. 一毡难稳坐:形象地描述坐在美丽的景色中却难以平静。
  4. 双屐好相随:暗指出游的随意与洒脱。
  5. 去郭闻尚远:表达对远方的渴望与无奈。
  6. 出游知几时:对游玩的期待与时间流逝的感叹。
  7. 因风须示我:呼唤自然的力量来引导自己。
  8. 妙画与新诗:渴望美的艺术与文学创作的灵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在风中漂浮,表现内心的纷乱。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借助风的力量来引导,体现对自然的亲密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情感的复杂性。诗人在美景中感受自由与束缚的矛盾,反映出一种人对自然、时间及自我内心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西湖:象征着自然美与历史文化。
  • :象征着自由与灵感的引导。
  • 双屐:象征着游玩的随性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名胜”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黄山 B. 西湖 C. 泰山

  2.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展示美妙的画作与新诗? A. 太阳 B. 风 C. 雨

  3. “一毡难稳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悠然自得 B. 心神不宁 C. 快乐无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流芳的《西湖寄沈无回于黄岩 其一》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后者则反映了国破家亡后的沉痛与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象使用上各具特色,但都同样展现了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流芳研究》
  • 《中国古诗词选读》
  • 《李流芳诗文集》

相关查询

杂诗二首 青溪主客歌 至上海 舟过大沽望炮台二首 其二 舟过大沽望炮台二首 其一 晚晴泊枫泾 答叶浩吾 其六 答叶浩吾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趁热打铁 迫筰 录用弃瑕 河粉 打击乐器 矢字旁的字 刺股悬头 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清灰冷灶 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外感内伤 十字旁的字 五辞 斗字旁的字 会少离多 曰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