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5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51:50
滁州园池燕元氏亲属
作者:韦应物
日暮游清池,疏林罗高天。
馀绿飘霜露,夕气变风烟。
水门架危阁,竹亭列广筵。
一展私姻礼,屡叹芳樽前。
感往在兹会,伤离属颓年。
明晨复云去,且愿此流连。
傍晚时分,我游玩在清澈的池塘边,稀疏的树林映衬着高远的天空。
残存的绿意在霜露中飘荡,傍晚的气息变换成了烟雾缭绕。
水边的门口架着高阁,竹亭上摆放着丰盛的筵席。
我在这里展示亲友的婚礼,频频感叹酒杯前的欢聚。
感慨往昔的相聚,而今却因离别而感到沮丧。
明天又要继续上路,心中只愿在此多留恋。
诗中提到的“私姻礼”可能是指婚礼或亲友聚会的习俗,这反映了传统的社交文化。诗人通过这样的情景,表达了对人际关系和离别的感慨。
韦应物(737年-791年),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常常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此诗作于韦应物游历滁州时,正值日暮时分,诗人通过描绘园池的景象,表达了对亲友聚会的珍惜以及对离别的伤感。
《滁州园池燕元氏亲属》是一首描写自然与人情交融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滁州园池的美丽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亲友相聚的珍惜和对离别的伤感。开头两句“日暮游清池,疏林罗高天”,勾勒出一个宁静的傍晚景象,清池的倒影和高天的辽阔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接着“馀绿飘霜露,夕气变风烟”,则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水门架危阁,竹亭列广筵”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人际交往的热闹与温馨,体现出诗人对人情的珍视。而“一展私姻礼,屡叹芳樽前”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亲友欢聚的感慨,突显出离别前的感伤与留恋。最后两句“明晨复云去,且愿此流连”,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期盼能在此多停留一会儿,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不舍。
全诗通过描绘滁州园池的自然景色以及亲友欢聚的场景,表达了韦应物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离别的感伤,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友谊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私姻礼”主要指什么?
A. 婚礼
B. 祭祀
C. 学习
D. 旅行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伤感
C. 愤怒
D. 平静
“夕气变风烟”中的“风烟”主要指什么?
A. 美好的景象
B. 朦胧的气息
C. 烟雾缭绕
D. 宁静的夜
韦应物《滁州园池燕元氏亲属》 vs. 杜甫《送元二使安西》
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感慨。韦应物侧重于描绘自然与人情的交融,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温馨的场景;而杜甫则更加突出离别的悲壮,情感更为深沉且富有历史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的人文关怀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