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8:5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8:53:22
《送杜君懿屯田通判宣州》
作者:梅尧臣
京兆外郎称善书,当时相与集江都。
日书藤纸争持去,长钩细画如珊瑚。
自兹乖隔三十载,始驾吾乡别乘车。
吾乡素夸紫毫笔,因我又加苍鼠须。
最先赏爱杜丞相,中间喜用蔡君谟。
尔後仿传无限数,州符县板仍抹涂。
鼠虽可杀不易得,猫口夺之烦叱驱。
若君字大笔亦大,穿墉琐质无长胡。
君到官,治事余。呼诸葛,试问渠。
这首诗的意思是:京兆地区的外郎因善于书法而受人称道,当时与他一起聚会在江都。每天他在藤纸上书写,争着把作品带走,长长的笔钩细致如珊瑚。从此我们相隔三十年,才终于再次驾车回到我的故乡。故乡一向以紫毫笔而自豪,而我又新增了苍鼠须的笔。最初我最喜欢杜丞相的书法,中间我又欣赏蔡君谟的作品。随后模仿的作品数不胜数,州和县的公文依然涂抹着。虽说老鼠可以杀,但不容易得到,猫口夺食总让人烦恼。若君写的字大如笔,穿墙而过,质朴无华。君到了官位,处理事务之后,呼唤诸葛,请问他。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玉溪,宋代诗人,以诗词和书法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因其诗作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送别好友杜君懿赴宣州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珍重与书法艺术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书法这个主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艺术的共同追求。诗中描绘了书法的优雅与独特,反映了作者对书法的执着与热情。开篇的“京兆外郎”一语,既交代了人物身份,也引入了书法的背景,接下来通过对书法的细致描写,展现出书法的精美和作者的技艺。诗中提及的“苍鼠须”与“紫毫笔”,不仅是书法工具的描写,更是对书法艺术的赞美,显示出诗人对书法的热爱与尊重。
而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感叹与杜君懿相隔三十年之久,虽有书法上的交流,但人事的变迁让人感到无奈,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诗的最后,诗人以诸葛亮作为典故,暗示对治理事务的思考,体现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书法艺术展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珍重以及对书法的热爱,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和对理想治政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京兆外郎”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官员?
诗中用来形容书法的比喻是哪个?
诗人表达对友人的感慨是因为相隔了多少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梅尧臣更加突出书法艺术的追求,而李白则更注重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表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