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1:13
梅尧臣的《答张令卷》
尝闻甥似舅,似舅诗尤少。
古意得河源,新声变春鸟。
读之不敢倦,十未能一晓。
颠倒文字间,使吾心扰扰。
我曾听说甥(外甥)与舅(舅舅)相似,但关于舅舅的诗却少之又少。古老的意趣如同河流的源头,新鲜的声音却如春天的鸟鸣。读这些诗歌让我不觉得厌倦,然而十篇中我却未能理解一篇。文字的颠倒使我的心情感到烦扰。
这首诗提到的“甥似舅”,反映了亲属关系的相似性,暗示了诗歌创作中家族传承的主题。古代诗歌常常借用亲属关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东山,宋代著名诗人,以其诗歌风格清新、含蓄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思考,常常关注自然和人性。
《答张令卷》是梅尧臣回应朋友张令卷所作的诗。诗中表达了对古诗的热爱和对新诗的困惑,反映了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诗人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
梅尧臣的《答张令卷》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挣扎的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理解古诗的无奈。诗的开头以“甥似舅”为引子,提到舅舅的诗作稀少,既是对古代诗歌的追忆,也是对当下创作现状的感慨。接着,诗人用“古意得河源”和“新声变春鸟”来对比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展现出他对古典文化的向往与当代新风的接受。
诗的最后两句“读之不敢倦,十未能一晓”,表达了他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但又无奈于理解的困难,凸显了诗人在面对古典与现代文化交融时的矛盾心情。此外,“颠倒文字间”的描写,则传达出他在阅读中的迷惑与烦扰,反映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张力。
尝闻甥似舅,似舅诗尤少。
古意得河源,新声变春鸟。
读之不敢倦,十未能一晓。
颠倒文字间,使吾心扰扰。
整首诗表达了梅尧臣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与对新诗的探索,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之间的困惑,揭示了诗人在面对时代变迁时的心灵挣扎和情感波动。
诗中提到的“甥”指的是谁?
“古意得河源”中的“河源”比喻什么?
诗人对古诗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