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观旧题再书》

时间: 2025-04-26 20:59:59

诗句

方丈前诗映后诗,更无尘点碧纱围。

老僧相顾应相笑,不似扬州刺史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9:59

观旧题再书

作者: 梅挚 〔宋代〕

原文展示:

方丈前诗映后诗,更无尘点碧纱围。
老僧相顾应相笑,不似扬州刺史归。

白话文翻译:

在方丈前,旧诗与新诗交相辉映,四周没有一丝尘埃,碧纱轻纱围绕着。
老和尚彼此相望,应该会心一笑,跟那位扬州刺史归来的样子大不相同。

注释:

  • 方丈:指寺庙或道观中的法师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代寺院。
  • 碧纱:青绿色的轻纱,象征着清凉和宁静。
  • 老僧:年长的和尚,代表智慧和清净。
  • 扬州刺史:指的是当时的地方官员,通常象征着权威与繁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挚,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擅长写诗,作品多描绘寺院生活,追求清静和心灵的宁静。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梅挚游览某个寺庙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诗歌、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官场纷扰的厌倦。

诗歌鉴赏:

梅挚的《观旧题再书》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院环境,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一种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华的讽刺。诗的开头提到“方丈前诗映后诗”,展现出诗歌的延续与传承,而“更无尘点碧纱围”则描绘出一种无尘、清净的环境,暗示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状态。接着,通过“老僧相顾应相笑”,展现出和尚之间的默契与轻松,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对当前生活的满足。最后一句“不似扬州刺史归”,则用扬州刺史的归来作为对比,暗示世俗官员的繁华与寺庙生活的清净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讽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方丈前诗映后诗:在寺庙的前面,旧的诗作与新的诗作相互辉映,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 更无尘点碧纱围:四周没有一丝尘埃,轻纱在微风中摇曳,暗示着清净的环境。
    • 老僧相顾应相笑:年长的和尚相互对望,应该会心一笑,表达出对彼此的理解与默契。
    • 不似扬州刺史归:与世俗的繁华生活形成对比,说明寺院生活的宁静与简单。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清净的寺庙与繁华的尘世进行对比,加深了主题的表达。
    • 意象:如“碧纱”、“老僧”,传达出一种安静、和谐的氛围。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清净、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繁华的批判,体现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与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方丈:象征着安静与修行的场所。
  • 碧纱:代表清凉和宁静,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环境。
  • 老僧:象征智慧与宁静,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方丈”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王宫
      • B. 寺庙
      • C. 学校
      • D. 市场
    2. “不似扬州刺史归”中的扬州刺史指代的是:

      • A. 官场的繁华
      • B. 文人墨客
      • C. 战士
      • D. 商人
    3. 诗中“老僧相顾应相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愁
      • B. 满足
      • C. 生气
      • D. 悲伤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表现出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两首诗都强调了与世俗生活的对比,体现了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梅挚诗文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云门寺访灵一上人 岁夜喜魏万成、郭夏雪中相寻 会稽王处士草堂壁画衡霍诸山 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 秋夜雨中,诸公过灵光寺所居 寻龙井杨老 送营田判官郑侍御赴上都 酬李穆见寄 海盐官舍早春 送张十八归桐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豸字旁的字 钻探机 包含佑的词语有哪些 富贵他人合 车字旁的字 糹字旁的字 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狼顾麕惊 机杼一家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贻笑大方 装钱 街猾子 期期不可 韭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散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