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1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14:40
《凤凰台上忆吹箫》
作者:沈岸登 〔清代〕
蝉柳池塘,娇莺帘幕,晚来霁景收烟。
甚离颜花谢,愁绪丝缠。
检点鸳鸯绣被,香烬冷生怕孤眠。
凭阑见,别来明月,头上三圆。
中天。夜深飞去,须直到天涯,吹堕伊前。
奈天涯消息,依旧茫然。
打起沙头宿雁,分付与一寸红笺。
红笺叠,沉吟路遥,雁也难传。
在蝉鸣的柳树和池塘边,娇艳的黄莺在帘幕中鸣唱,傍晚的晴空中烟雾渐渐消散。离别后,花儿已经凋谢,愁绪如丝般缠绕心间。我整理着鸳鸯绣被,香烛已冷,恐怕夜里只能孤单入眠。凭栏远望,自从分别后明月已升起,照在我头顶的三轮明月。夜已深,飞鸟已远,必须飞到天涯,才能把思念吹落在她面前。可怜天涯的消息,依旧是茫然不知。我拍打沙滩上的归雁,托付它们带去一寸红笺。红笺重叠,沉吟路途遥远,连雁也难以传达。
作者介绍:沈岸登,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词句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经历了离别之痛,内心充满思念时。诗中既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无奈与期盼,反映了诗人对爱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愁苦的诗。诗的开头,蝉鸣和柳树构成了一个夏日的美丽场景,展现出诗人对故地的眷恋。娇莺的歌声与晚霞相映成趣,然而随着“甚离颜花谢,愁绪丝缠”的转折,诗人内心的忧伤随之浮现。离别后的孤独与无奈让人感同身受,尤其是“香烬冷生怕孤眠”一句,深刻地传达了对伴侣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恐惧。
“凭阑见,别来明月,头上三圆”中的明月象征着思念的寄托,三轮明月更是渲染了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深重。随后,诗人以“奈天涯消息,依旧茫然”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情感的深度令人动容。
最后的“打起沙头宿雁,分付与一寸红笺”将情感推向高潮,红笺的象征意义在于思念的传递,但又无奈地承认“雁也难传”,表达出即便有心,也难以通信的无奈感,深切地反映了人间的情感困境。
逐句解析:
蝉柳池塘,娇莺帘幕,晚来霁景收烟。
甚离颜花谢,愁绪丝缠。
检点鸳鸯绣被,香烬冷生怕孤眠。
凭阑见,别来明月,头上三圆。
夜深飞去,须直到天涯,吹堕伊前。
奈天涯消息,依旧茫然。
打起沙头宿雁,分付与一寸红笺。
红笺叠,沉吟路遥,雁也难传。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孤独的深刻感受。通过自然景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人类内心的脆弱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娇莺”指的是哪种鸟?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香烬冷生怕__”表达了什么情感?
判断题:诗中“飞去须直到天涯”是指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