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1:56
少为轻薄误,失行落优倡。
去作小家妇,愿同贫里装。
无心歌子夜,有意学流黄。
他日东郊上,谁人见采桑。
年轻时因为轻浮而误入歧途,导致失去了正当的名声,沦落成了歌妓。如今我愿意去做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愿意与贫穷为伍。夜深人静时,我无心再去唱歌,但却有意向学习农妇的生活。将来在东郊的桑树下,谁还会记得我曾经的歌声?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青山,宋代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重视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他的作品通常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深受后人喜爱。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风气逐渐开放,歌妓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诗人通过对歌妓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对女性境遇的同情,以及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反思。
《咏官妓从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揭示了一个歌妓的内心世界。诗中,歌妓的轻薄行为使她失去了正当的社会地位,成为了被人轻视的角色。她渴望回归平凡的生活,成为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与贫困为伍,这种愿望表现了她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诗的最后一句“谁人见采桑”,更是将歌妓的孤独感和对过去的遗憾展现无遗。她希望在日后的生活中,能过上平静的日子,但却又对过去的歌唱生涯有所留恋,表现了强烈的矛盾心理。
这首诗通过歌妓的自述,表达了对轻浮生活的反思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优倡”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歌妓的态度是怎样的?
“愿同贫里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杜甫的《丽人行》同样展现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女性美丽与命运的无奈对比,而梅尧臣的《咏官妓从人》则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挣扎与选择。两首诗都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